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班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男生好动,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本学期希望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活动内容安排
共有五个单元主题轴,每个单元主题轴下面有两到三个主题活动。
1、心灵驿站;2、亲近自然;3、健康快车;4、社会频道;5、制作天地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特别注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六、课时安排(18课时)
九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爱在重阳(3课时)
2、不做时尚的小尾巴(2课时)
十月份:主题《亲近自然》
1、水污染的调查(2课时)
2、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2课时)
十一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认识传染病(1课时)
2、学会自我保护(2课时)
十二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小小理财家(2课时)
2、中国年俗研究(2课时)
一月份:制作天地
1、小小发明家(1课时)
2、船和火箭(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