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重要课程。我校在认真学习《全市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之后,加强了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将文件精神落实到实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现结合学校计划,针对本班特点,特制订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大部分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渴望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他们精力旺盛,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本学期希望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三、课程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四、研究方式:
教师认真研读《全市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领会这一课程的深刻意义,并将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方式确定为研究性实践学习。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组,采取小组合作式,组员自荐组长。与此同时,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研究内容,自由搭配小组成员,采取学生自我管理,教师辅导的模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定期展出,定期交流。
五、活动内容安排
共有四个单元主题,每个单元主题下面有两到三个主题活动。
1、我爱秋天;2、我爱祖国;3、我爱家乡;4、我爱大自然
六、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特别注意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以便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七、课时安排(24课时)
九月份:主题《我爱秋天》
1、美丽的秋天(2课时)
2、秋天与美文(2课时)
十月份:主题《我爱祖国》
1、美丽的祖国(2课时)
2、我与祖成长国 (2课时)
十一月份:主题《我爱家乡》
1、美丽的家乡(2课时)
2、家乡美食大调查(2课时)
十二月份:主题《我爱家乡》
家乡美食大调查(8课时)
一月份:主题《我爱大自然》
1、奇妙的自然想象(2课时)
2、低碳我能行(2课时)
附:长线活动计划—— “身边的美食文化”
一、活动分组:
根据学生的自身兴趣,确定本班级的研究性课题为: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将本班级人员按12或11人为一组划分成四个活动小组。
二、研究内容:
四组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喜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资料搜集和实践活动,即:厚余知名美食寻访小组、厚余美食发展研究小组、厚余美食特色研究小组、厚余美食宣传文化小组。
三、研究目标:
通过对生活的深入研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更进一步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初步使学生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指导:
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得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在方法上运用和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别,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学生及其自信心。
五、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
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所以他们最终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一样,如:撰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画图画、整理实物、办手抄报、编制资料册或图片集等。成果交流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口头宣传等都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