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利用校园食堂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学校食堂如何节约食物,不浪费的现象。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一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三、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暂定)
周次 |
日期 |
教学内容 |
1 |
9/1-9/2 |
开学 |
2 |
9/5-9/9 |
走进综合实践 |
3 |
9/12-9/16 |
课题一 《亲近自然》开题课 |
4 |
9/19-9/23 |
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 |
5 |
9/26-9/31 |
了解怎样进行无土栽培 |
6 |
10/1-10/7 |
国庆放假 |
7 |
10/8-10/14 |
调查无土栽培产品 |
8 |
10/17-10/21 |
进行无土栽培实验 |
9 |
10/24-10/28 |
汇报栽培过程,展示栽培成果 |
10 |
10/31-11/4 |
课题二《生活中的一次性物品》开题课 |
11 |
11/7-11/11 |
调查现代生活中有哪些一次性用品 |
12 |
11/14-11/18 |
汇报交流 |
13 |
11/21-11/25 |
调查超市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 |
14 |
11/28-12/2 |
汇报交流 |
15 |
12/5-12/9 |
办展览,宣传一次性物品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 |
16 |
12/12-12/16 |
课题汇报 |
17 |
12/19-12/23 |
给同学的一份倡议书 |
18 |
12/26-12/30 |
学校食堂,调查浪费现象 |
19 |
1/2-1/6 |
学校食堂,总结浪费原因 |
20 |
1/9-1/13 |
我给食堂和同学提建议 |
21 |
1/16-1/20 |
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