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教材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认读双横线中的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法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歌曲导入
1、过渡:小朋友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要仔细听哦!(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刚刚我们听到的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它的歌词,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是一首歌词的特点,我利用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方式导入将学生直接引入课文中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3、简介作者乔羽。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仔细观察书中22页插图,
1)说说图上的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这一直观的手段,展现北海公园的景色,同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顺应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也为理解课文打下好的基础。]
2)简介北海公园。
[设计意图:学生对北海公园的情况不太了解,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再加上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插图,使学生对北海公园有一个比较真切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再引导想象公园美丽景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过渡:这么美丽的地方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吧!
2、自由读课文。(提示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节朗读)
老师想邀请三位小朋友来读课文,谁愿意来读?既然要读给大家听,可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哦。
①指名读第一节,评议,再次朗读体会。
②指名读第二节。
红领巾指的是谁?他们边划船边干什么?说明什么?(心情愉快)
你能试着把这种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节。
a、哪位细心的小朋友发现这节于前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出示这句话)齐读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三次,在歌词中我们把它叫做——副歌。在写法上叫做反复。
b、再次齐读这节内容。
④指名读全文。
⑤分组读全篇课文。(要求边读边看图,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①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先自己读读看,然后指名读。
看看这些字词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学生带读、去掉拼音齐读
②理解不理解词语。
这里还有你还不了解的词语吗?
③再次齐读生字词。(尽量读出词语的意思)
三、学写生字
1、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
2、分析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难写的字先标出来,再书空练习几遍。
3、你标出来什么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4、老师示范指导。(桨、洒、悄)
5、完成以上字的描红。
6、展示学生的字。(看情况而言)
7、完成书后几个字的描红。
[设计意图]: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先让学生给字找朋友然后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凡是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精读课文品味欣赏优美词句,通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
1、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出示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双浆 白塔 四周 环绕 红墙 轻轻 洒在 悄悄 愉快 安排
2、指名用“环绕” “安排”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生字词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一小节。
1、同学们词语掌握得很好,现在请打开书看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2、理解诗句
(1)“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2)“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3)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4)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
(5)“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6)“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7)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诗歌的语言非常简洁,这一设计意在引领学生能够在品味文中语句时,而获得美感。]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1)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
(2)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3)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4、指导朗读。
(1)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节?
(2)指名读,齐读。
5、小结。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
理解诗句意思。
(1)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2)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3)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4)“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5)“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6)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7)“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读?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评价)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验情感。]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4、小结
(三)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完成第三小节学习任务?分小组探究学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环境,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解决下面问题:
(1)“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2)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
(3)“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4)第三小节该怎样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2、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齐读。
3、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诗句是为了表达少先队员的那幸福、愉悦之情,在进一步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社会的生活做对比,更进一步体会到反复的这种写作手法对表现热烈情感的作用。]
三、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最后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2、如果你现在和同学们正泛舟北海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谁能有感情地
把课文读好?
3、闭上眼睛背诵课文感受泛舟北海的美好、快乐。
4、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再次朗读和背诵课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感悟了课文内容。]
四、作业设计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加偏旁组词(小黑板)
主( )( ) 良( )( )
( )( ) ( )( )
肖( )( ) 果( )( )
(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4、学唱这首歌
五、板书设计:(略)
习题精选:
一、选字填空
1.应映
倒( ) 照( ) 答( ) 放( )
2.飘 漂
( )扬 ( )荡 ( )浮 ( )泊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 风 愉快地 飘荡
鲜艳的 白塔 轻轻地 欢乐
凉爽的 红领巾 尽情地 歌唱
三、填空
1.“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_____________。
2.“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中的“谁”是指___________。
拓展资料:
北海简介
北海在北京市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6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9公顷)。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苑。亭台别致,游廊曲折。有永安寺、濠濮间、画舫斋、五龙亭、九龙壁等胜迹。琼华岛耸立湖中,上有高达35.9米的藏式白塔。1952年辟为公园,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乔羽简介:
乔羽:原名乔庆宝,山东济宁人。长期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七界连任中国音乐文学会会长,是我国歌词创作的一代大家,被誉为“歌坛不老松”、“词坛泰斗”。曾荣获首届中国唱片金蝶奖“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思念》、《难忘今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