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厚余小学 陈薇
初秋的南京,气候宜人。我有幸参加“全国小学英语名师精品课”教学观摩研讨会,倍感机会难得故特别珍惜。此次活动内容安排非常紧凑,通过观摩课,听报告,深有感悟,现把这次听课的情况和一些体会和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这次活动是组织的规模大、规格高,参赛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有教育比较先进的北京、江苏的,也有来自哈尔滨、辽宁、四川的。一线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充分准备了各自的讲座。与教研员和专家们相比,这些讲座更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他们中有很多教师虽然很年轻,但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除了在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外,有的独立主持课改项目,有的参加教改团队,并且都在省、市、区各类优质课比赛中荣获过一、二等奖,令人敬佩。听了他们的课,可以说受益匪浅。这些课,不仅结构灵活,设计新颖、理念先进,并且各具特色,有的课激情四溢,风趣幽默,富于感染力,有的课新颖活泼,寓教于乐;有的不温不火,循循善诱,朴实平和,每节课都有亮点,都能让人受到启迪,我只好根据自己的理解,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这些课都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动机,一开场,就能紧紧抓住学生,比如:北京主维山一老师在执教《Talk together》时,首先就播放了一段迈克杰克逊的英文音乐,让同学一下进入了学习英语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溧阳宋超老师《On the farm》出示了农场的图片,让学生思考What can you do on the farm?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学习热情,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这样的导入也反映了老师的教学艺术。
其次,这些课重视的或强调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的不是学生学会了知识,形成了技巧,而是通过英语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会用英语的眼光,英语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掌握学习英语正确方法。还是溧阳的宋超老师,在学生做阅读理解时,指导学生利用“找准信息、找关键词、大胆猜测”等方法完成,在语句的朗读时,特别强调“重读、连读”和关键字母和字母组合“l,r,t,th”等的发音。尤其在布置作业时,还把每种作业可以使用的方法做了提示。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这比传授知识本身更有长远的意义。
第三,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听了那么多知名教师的课,给我一个共同的感觉,即教师上课都是精神饱满,说话抑扬顿挫,都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试想,如果一个老师一节课均用一种语调、一种口吻来平铺直叙地教学,怎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要在课堂40分钟上把他们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教师真的需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来投入其中。由此可见,教师饱满的热情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动力。
最后,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传授知识的源泉。此次观摩课的另一个共同点:教师们纯正的美式英语,流利的口语表达富有节奏感的课堂表现力,留给听课教师们一个深刻的印象。我想如果一个孩子能遇到如此扎实基本功的英语教师是多么幸运的事啊!英语是一种语言,对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纯正的英语口语能让学生在师生交流与会话中自然习得并慢慢从中模仿学会。由此可见,教师的语音、语调在课堂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
总之,从课的整体把握到细节的处理,从老师的教学素养到学生的指导,从课堂节奏的调控到教学语言的运用,优点说也说不完,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好课也有不足,大多数课堂出现用时过长或到下课时间完不成预设内容的现象,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有些情况是突发的,生成的,不在老师预设范围内的,但暇不掩玉。虽然老师能及时引导,巧妙化解,但还是耗时过长,出现了上述不足现象。总体,这些课展示了优秀教师、专家精湛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
最后是自己的一点感悟:1、好课其实离我们不远,我们老师的课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也做到了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把探索知识的机会和过程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经历,自己成长。
2、上课要有创新精神,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老师的课只要做到让学生知识掌握了,思维发展了,能力提高了,就是一节好课。
3、要不断学生:要想课堂上浅入浅出,挥洒自如,必须要有坚实,深厚的知识储藏和理论功底,因此,平时要多充电,多学习,才能厚积而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