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追赶太阳
——记著名工程力学家蒋咏秋教授
章守本
蒋咏秋,1920年9月生于厚余。194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1947年考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获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后,长期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历任数理力学系副主任、工程力学系主任,教授。1997年起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有《弹性力学基础》等多部著作,并在国内外学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任陕西省科协副主席、陕西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西安市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0年2月,“天使号”轮船正稳缓行驶在浩瀚的太平洋海面上,海水一片晶莹透彻,船头的浪花溅卷如雪。远方拥着绚烂的朝霞,红日正欲喷薄而出,其色尽染天际。一群矫健的海燕一会儿贴着海面低掠而过,一会儿又仰起头飞速地插入高空。这时,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中国男子,正徘徊在甲板上神思飞驰。继而,他走近栏杆,双手紧握住铁栏,一对明亮、智慧的大眼睛出神地凝望着前方,充满了激情和期望,洋溢着喜悦和渴望。
这个青年人叫蒋咏秋。几十年后,因精湛的学术水平和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他被称为“追赶太阳的人”。
1920年9月,蒋咏秋出生于厚余的一个书香门弟。厚余人崇尚读书,有着良好的读书环境,少年时代的蒋咏秋便酷爱上了数学和自然等学科。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带了弟弟一边逃难,一边学习,于1938年考上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学毕业后曾任四川省岷江电厂技术员,又曾在南京第二女子中学任教。1947年9月,他考入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在美国这所著名的大学里,他除了从师听课、讨论之外,便是呆在图书馆或是实验室里,不停地思考、演算,反复地验证、实验。清贫的生活磨砺了他顽强的学习毅力,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获得结构力学博士学位,并应聘在美国哥尔德建筑结构设计所工作。
蒋咏秋深深地怀念着祖国,他时刻都在关注着来自中国的消息。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蒋咏秋心中十分高兴,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祖国的怀抱,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切。机会终于来了,老友钱伟长与他联系上并安排好了一切。1951年2月,他抛弃了优越的实验室、舒适的住房、漂亮的小车、高额的工资,搭上了“天使号”轮船,奔向祖国母亲的怀抱。
回国后,蒋咏秋担任西北农学院水利系主任、教授,1957年9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数理力学系副主任、工程力学系主任。他埋头在书房里钻研问题,又站在讲台上认真地上课,继而又挑灯夜战到拂晓。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查阅资料,多少页草稿纸,多少次苦思冥索,多少次实验的失败,只有他自己知道,学问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蒋咏秋早期致力于固体力学研究,近10年来又专攻复合材料力学。他著有《塑性力学基础》、《弹性力学基础》、《复合材料力学》等书,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15篇发表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或收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他提出的“纤维增强优化设计”理论,对纤维增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疲劳与寿命估算研究的独特见解,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重视。在国内,他的研究成果为浙江杭州汽轮机厂、江西南昌中心变电站等多个单位应用,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和进行科研合作。在钱伟长教授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期间,他曾多次应钱之邀到沪参加接待国外专家,共商国际科技合作大计。1997年7月,蒋咏秋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宣读了论文,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争取到第十三届国际复合材料会议于2001年7月在北京举行。会后应邀到悉尼大学讲学。7月底,他又应邀访问台湾,与8所高校及3个研究所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在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新竹大学讲学。在学术交流中,蒋咏秋与同行们进行了一些联谊工作,宣传了“一国两制”政策,促进了海峡两岸学人的紧密接触和了解,大家共同希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蒋咏秋在国内任教47年,几十年如一日站在教学第一线,勤奋的教学生涯染白了他一头乌发。五六十年代,蒋咏秋亲自上大课,200多人的大课,夏天几乎一丝风也透不进,冬天却常常冻得直跺脚,可学生们下了课却围着老师不肯离去,他以特有的魅力征服了莘莘学子。有一次,他应邀去中国科技大学讲学,听者大都是研究生、讲师、教授。为了讲清力学结构中的一个问题,他一口气论证了两个多小时,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大片,工工整整的板书,严密有力的论证,讲得深入浅出、清清楚楚。台上老师连比带划、进入角色,台下听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等大家定下神来,方觉窗外已暮色茫茫。
没有谁能说得清,从他手中送出去的学生有多少?如今,他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他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有不少成为教授、高级工程师、学刊编辑。更有许多学生的论文,经过他的修改,被推荐发表在有关学刊上。这些,都令蒋咏秋感到欣慰、自豪。
1997年春,蒋咏秋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准退休。5月份他去美国探亲,并应明尼苏达大学机械工程系之邀担任客座教授。由于他研究的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事业中有着极为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又被美国杜顾邦公司聘为顾问。
(中间穿米色风衣的是蒋咏秋教授,拍摄于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