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小学子的丰碑
——英雄庄志民故事
庄志民又名庄志凯(1912-1947),江苏省武进县厚余乡杨家村人,出身于一户贫农家庭,1925年小学毕业,1931年考入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回家乡黄泥墩兴办一所义务小学,自任校长。1937年毅然弃笔从戎投奔延安,1938年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受组织派遣到晋察冀地区从事敌后游击工作,他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常常打击敌人,能以少胜多,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1月在一次对敌斗争中,不幸受伤被捕,敌人利用酷刑把志民打得皮开肉绽,但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党的秘密。后来被敌人押送到东北煤矿做苦力,他一到那里,就寻找时机,向工人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在一次抬尸出矿之机机智逃脱,历尽千辛万苦,于1944年找到党组织,同年冬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受指派回家乡担任金坛县武二区区长,在丹(阳)、金(坛)、武(进)三县的交界区建立抗日武工队,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对敌武装斗争,神出鬼没地打击日伪军,令敌人胆战心惊。
日伪军对庄志民恨得要命,怕得要命,在各地布下暗探,企图捉拿他。一次在丹阳县东岗村活动时,突然被伪军包围,情况十分危急,他沉着机智地指挥部下连续转移几个院落,并在离开第一个院子时把衣袋里的储蓄票凌乱飘散,当伪军看到院子里的储蓄票忙着拾票子时,他迅速带领部队在群众掩护下脱离了险境。
解放战争时期,志民奉命留守原地坚持地下斗争,形势十分险恶,白天隐蔽在地洞里,五个多月不见太阳,死亡时时威胁着他,但他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带领武工队昼伏夜出,不断打击敌人,还积极配合大部队消灭了许多反动武装,并寻找时机开展除奸活动,干掉了多名地方上的反动人物,为民除了害,也为革命扫除了障碍,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清剿。1946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扬言要“消灭武工队,活捉庄志民”。敌人抓不到他,便凶残地将他的妻子蒋馥华勒死。亲人被杀害,他没有被吓倒,更加深了对敌人的仇恨。十月九日深夜,他积极主动攻打了四乡联防队驻地——厚余傅家祠堂,经过激烈的战斗,打垮了四乡联防队,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四、五十条,俘敌十多人,并在黄泥墩镇压了为首分子石坤生等8人,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民除了大害。
1947年1月6日,北风怒吼,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洁白,庄志民和警卫员戴根孝隐蔽在嘉泽夏阳村的徐松厚家里。叛徒韩锁法(曾当过他的警卫员)带领国民党武二区区长羊宗达百余人,自前雨庵开始搜索,下午四时将徐松厚家团团包围,房前屋后架起机枪,四周堆满柴草,准备纵火,并声嘶力竭要活捉庄志民,但回答敌人的是猛烈反击,敌人用机枪、步枪、手榴弹向屋内攻击,警卫员戴根孝中弹牺牲。庄志民顽强抵抗,为了不连累徐国金一家,在向外突围时,由于敌众我寡,不幸身负重伤,面对狂喊着妄想活捉自己的敌人,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的咽喉开了一枪,壮烈牺牲,时年35岁。。
庄志民同志深受家乡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深切的怀念,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将他安葬在离家不远的淡官塘西畔,立碑永志。常湟公路从这里擦肩而过,墓地四周林木葱茏,清静安谧,高大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庄严肃穆。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清明时节到这里祭奠烈士的人群一批接一批络绎不绝。烈士陵园已成为武进西南卜、湟两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党团青年的德育工作、革命传统教育重要基地。他们决心继承庄志民同志的革命精神,立志完成烈士生前未竟事业,为党和国家熏陶、培养了一大批合格接班人,烈士在天有灵,看到当今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世界,亦感欣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