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侪园
【园区名称】玉侪园
【人物传记】
西学东渐吹钦风,
乡绅玉侪办学堂。
男女平等同舍生,
辛亥洗礼初成长。
乐育英才宜作训,
智勇与仁成崇尚。
科学竞争正学风,
奋起精神永弘扬。
【人物简介】
傅玉侪(?—?),武进厚余人,厚余南街开明乡绅,滆西小学首任校长。1908年,办学之风兴起,与哥哥傅赉良向钦风乡各地筹集资金创办滆西小学,自任校长,聘请章正祥为老师。因厚余地处滆湖西边,故起名“滆西小学”。
【人物故事】
1.卖地办学校。
傅赉良、傅玉侪两兄弟各有几百亩土地,由佃户租种,主要收入来源以收租为主,虽说家庭比较富裕,但还不是厚余最富裕的人家。当时厚余主要有傅家、蒋家、章家、赵家四大家族组成,“傅家田多,蒋家钱多,章家人多,赵家鬼(鸦片鬼)多”,这句俗话道出了这四大家族的特点。为了办好滆西小学,兄弟俩除了向钦风乡地方绅士筹集资金外,家里能拿的都拿出来办学了。开学前,还缺买课桌的钱,傅玉侪二话没说卖掉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几十亩土地,换了银票亲自送到常州木作店购买了课桌,乘轮船把课桌运回来了,保证了学校的正常开学。
2.假造圣旨
1900年,愚昧的慈禧太后轻信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对英、美、法、德、俄、日、奥、意等国家宣战,整个华北战火纷飞,大有蔓延江南之势。
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伦授权通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英国海军的兵舰将奉命开进南京、汉口,借口“弹压土匪、保护吴淞”,图谋武装占领长江流域。
赵凤昌联合盛宣怀、张骞等人分头游说张之洞、刘坤一,拒绝上谕,私下与各国驻沪领事协商订约:“上海租界准归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均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俗称“东南互保”条约)。
然而,张之洞、刘坤一没有皇上的旨意,不敢擅自与外国签约,情急之下,赵凤昌竟然在南阳路假造圣旨,给张之洞发去电报,电文是:“洋电,两宫西幸,有旨饬各督抚力保疆土……”
张之洞难以置信,马上复电:“询电从何来?即确复。”
赵凤昌只好请盛宣怀帮忙,请他将同样的电文分发各省的督抚,表示确有其事。
盛宣怀惊恐万分,他说:“你不要命了,圣旨岂可随意捏造啊?”
赵凤昌回答:“捏造圣旨亡国则不可,捏造圣旨救国则有何妨碍?何况电报说明是‘洋电’,圣上追究,也不过传谣而已,再说,‘洋电’哪里查去?”
赵凤昌说服盛宣怀向各省发出电报后,就给张之洞回电说“盛宣怀也收到了洋电,并已通电各省,希望立即宣布,以安地方而免意外。”
“惜阴堂”里假造的圣旨,终于使南方各省的代表到上海来,与各国领事签订了“东南保护约款”,避免了上海与长江流域的一场大战乱。
赵凤昌,字竹君,号惜阴,1856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江苏武进人。1860年太平天国占领常州,赵凤昌家族逃到江北避难,从此家道衰落。据说厚余赵家是赵凤昌祖上从江北迁移过来的一个分支。赵凤昌以长期辅佐湖广总督张之洞而闻名。后被张之洞派驻上海“惜阴堂”办洋务。他广结天下名流,与朝廷官员、立宪派、革命党人及驻华使领馆人士都有联系,拥有广泛的中外人脉,参与了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预备立宪以及辛亥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在清末民初政坛上有很大影响力,是由立宪派代表人物转向共和、创建民国的功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惜阴堂主人赵凤昌即邀集张謇、庄蕴宽及同盟会员黄炎培、立宪派人物雷奋、孟森等来惜阴堂会商应对之策,主张不保清廷“以保将来中国”,“联络全国军民,以促共和之实行”,并为之进行不懈努力。他与张謇等积极联络南方各省响应起义脱离清廷,并选派庄蕴宽亲赴武昌联络黎元洪、黄兴,统合南方各省势力,促成南方代表会议在上海召开。他与革命党人力邀孙中山回国,请黄兴到上海,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惜阴堂商讨在南京组建政府诸事,帮助协调内阁人选,推荐庄蕴宽任江苏都督,辅佐民国军政。民国建立,南北对峙,当时革命党实力尚弱,为保护新建立的共和国和实行国家统一,他从中斡旋,竭力促成南北议和,避免了国家分裂和屠戮。
赵凤昌的一生,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他“假造圣旨”。“两袖清风,一肩明月。”赵凤昌“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冒杀头之祸,有智有胆,等于行了次皇帝职,也为他日后在辛亥革命南北议和时能策划全局,再次挽狂澜于既倒,避免一场涉及国内外的战乱,拯救崩溃的中国,做了一次重要的热身。他智高谋广,德高望重,是协调各方政治势力的高手,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布衣谋略大师,被史学界称为“民国产婆”、“民国诸葛”,是民国建立的功臣。而他却甘当“布衣”,不谋权位,对孙中山要他担任枢密顾问和袁世凯要他到北京担任顾问的邀请,都坚辞不就。他是建立民国的无名英雄。
【校徽校歌】
1.校徽。厚余小学校徽创设于民国时期二十年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厚小人期盼民族振兴,崇尚科教救国。提出“智、勇、仁”为核心的道德精神,为此创设了厚余小学第一枚校徽。校徽是三角形,上两行表示校名和学校的公立性质,下面圆圈内是“智、勇、仁”三个字,体现了“智慧、勇敢、仁爱”的核心精神。
2.校歌。
“懿于吾校,滆水之滨,乐育英才宜作训。义取三勤,智勇与仁,顾名思义成完人,希望吾党,模范群伦,科学竞争要认真,大家努力,奋起精神,方为东亚大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