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文化走进课堂 “非遗”在小学里扎根发芽
“小学三年级的科学课有养蚕的作业,我们就尝试把科学和绘画结合,让孩子们一边养蚕一边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再用绘画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在小学六年期间,书本上关于蚕桑文化的介绍很少,之所以选择绘画这种比较有趣的方式,也是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湖州的传统文化。“毕竟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孩子们感兴趣了就会主动去了解和学习,这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 ”
给孩子们讲桑丝的由来,听听蚕花娘娘的神话故事,在校园种植桑树,带孩子们去蚕农家里实地了解,走访本土的龙头丝绸企业……三年多来,学校通过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孩子们深入学习了本地蚕桑文化知识。去年4月份,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画蚕桑”创意美术大赛,最后挑选出110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并分“蚕桑遍野”、“蚕丝扬名”、“桑基鱼塘”、“白马化蚕”、“蚕花庙会”、“祈福习俗”六大主题,编制了一套儿童绘本。
“文化的传承需要新一代人的喜爱和了解,传统文化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才能长久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