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去嘉泽成章小学听了王慧珍的《槐乡五月》,这节课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来设计教学,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积极的表达欲望、精彩的发言内容,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过程。听课后,我也似乎成了这班上的一名小学生,有种急切的表达欲望,来交流我的思考。我觉得,这节课较好的把握了三个度,来努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一、降低难度
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年段特点,作为三年级的孩子,在表达时不容易大段的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如一位“长大的儿童”,以孩子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在理解句子“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体会小姑娘怎么会飘起来,老师考虑到学生可能心中能领会“飘”字的妙处,但不能很有层次的表达准确,因此,老师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若是老爷爷能飘起来吗?于是学生便想到了小姑娘走路轻盈,如云朵在漂移。老师再启发若平时考试未考好,心里会飘起来吗?于是学生又想到了小姑娘戴上槐花变俊俏了心情愉快,心儿也飘飞起来了。最后学生们在老师“飘荡的香气、飘舞的身姿、飘飞的心情”总结下深入地理解了这句话,学生的表达也在老师降低难度的引导下呼之欲出。
二、创设坡度
如何提高训练的效率,老师还注意到设立坡度,层层推进。如在理解第二段的比喻句时,并没有直接讲概念,而是先让学生读懂句子,文中写了什么像什么,什么如什么,当学生准确找出来后,又让学生找一找这几句共同的地方,好在哪里,学生便在阅读体会中发现都是打比方的句子,比喻词不一样,但作用相同,让表达更生动形象,不单调。最后,老师又出示槐花不同姿态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想象后用比喻的方式表达,在这一教学环节,老师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先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敢说,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表达,接着问题逐渐加难,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表达的内容能更生动,更丰富,尤其在看图说话的环节时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
三、增设广度
由于本节课研究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授课老师还注重增设广度,通过更多的教学设计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让听课老师有更多心得与收获。如创设情景练表达,自己摇身一变成游客,让学生当槐乡孩子来招待欢迎客人,引导学生与不同角色对话时的人称、语气、内容都有所不同。又如写诗填字练表达,老师在教学即将结束之际,出示一首古诗,让学生根据阅读收获填字,学生表达精彩纷呈。此外还有评价式表达、造势性表达、概括性表达等途径。
总之,听了这堂课后,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通过我的努力,一定会让我的语文课堂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