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经意间,时间的车轮又滚到了年末,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校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意见》,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以长期坚持开展“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以体验为基本途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基础建设抓落实、常规工作求创新
1.基础阵地建设扎实;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共有18个中队,600多名少先队员,少先队员入队率达100%。少先队星级队室建设达标,不断更新完善少先队“红领巾”网页,少先队的风采得到充分展现。 “文明监督岗” “红领巾”广播站的常规工作正常开展。
2.红领巾干部队伍稳固;
①举办“小干部培训班”,让队干部们担任各级重大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评价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队干部。
②成立“校外辅导员委员会”;我们聘请派出所副所长陶俊为法制副校长、优秀家长、社会热心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成立“校外辅导员委员会”,定期召开讨论会,从而使少先队的工作网络不断扩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格局,群策群力,为队员的健康成长服务。
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通过组织参加各级辅导员培训,全面提高大、中队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我们还举行辅导员风采大赛,“优秀辅导员、辅导员标兵”评选等活动为辅导员的进步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二、快乐活动,凝聚童心,陪伴少先队员健康成长
三月份:
少先队大队部结合“3.5学雷锋”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小卫士行动;全校“学雷锋、树新风”手抄报展评;各个年级的学雷锋手抄小报展评。
四月份:
全校的少先队员开展“清明祭先烈 远足传精神”的扫墓活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养蚕活动,德育基地---艺林园实践活动。
五月份:
开展了“身边的守法公民”摄影大赛;艺术节系列活动。
六月份:
开展“法在我心中”的征文比赛。庆六一义卖活动。
九月份:
每一个中队开展“开学第一课”视频学习,并写好心得体会;开展大队委竞选活动。教师节献花活动。
十月份:
我校的80多名孩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十一月份、十二月份:
开展了“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片展,三年级与六年级分别开展了“难忘九一八 勿忘国耻”“长征,我们把你追寻”主题中队活动。
三、依托学校少年宫、红领巾社团等平台,打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我校长期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乡村学校少年宫、红领巾小社团为平台,分阶段、分目标,富有成效地开展了。
自成立学校少年宫以来,各个活动项目开展如火如荼,足球俱乐部、蚕桑工作室、绳毽小队、三模工作室等在各个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已经渐渐退却过去的繁华,现在已经沦落为一所只有600多名孩子的农村边缘小学,作为这样的学校,我们的少先队工作怎样去突破,要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少年宫、红领巾社团给了我们新的舞台。
这几年,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立足“科技创新”,极尽所能的发挥车模工作室、机器人工作室、蚕桑工作室、足球俱乐部的功效,特别是机器人工作室,(每年都是花那微薄的工作经费)每次比赛都能载誉而归:武进区、常州市的团体一等奖的奖杯基本上每年都要捧。这已经是我们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每学期机器人社团的招聘窗口是热闹非凡。
四、彰显特色,科研领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教育的大背景下,以科研带动学校内涵的发展是一个新的趋势。我校的江苏省少先队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的研究》已经结题。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以传承“蚕桑文化”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我校的蚕桑文化氛围得到了充分地传承,学校养蚕活动也达到了高潮,通过蚕桑工作室与少先队大队部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蚕桑节、养蚕实践、桑园劳作,蚕桑馆一小时漫游,蚕宝宝漫画展等等,学生在养蚕的过程中,了解到了那份责任:家庭的责任、学习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收获更是数不胜数:桑树上为什么会有野蚕、野蚕的生命力怎么会那么坚强?野蚕结的茧怎么那么小?蚕桑园已经成为了少先队员实践探索的“一方乐土”。
今年,我校还申报了区级德育课题《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与研究》旨在进一步挖掘校本资源,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的蚕桑文化。
回顾一年的德育工作,,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一定会多学、多听、多做,争取能够缩短这种差距。
武进区厚余小学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