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文章内容
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0-09-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刘敏华

一、总的要求

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实施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 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追求课程实施的常态化;进一步优化教师指导,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课程管理和教师培训,努力实现课程的常态实施。

1.各校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努力实践与探索,在课程管理上获得和积累校本化的策略。我室在每周的常规调研和各学段专题调研时将重点关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状况。

制定和不断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全面规划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策略。

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学校应设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教导处或教科室的中层领导担任,以强化管理、实施和研究的协调工作;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针对学生活动各环节进行指导、并承担相关组织协调考评等职能的过程指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具体实践活动方式的项目指导教师和在分组活动或大型集体活动中承担组织管理责任的协同指导教师,共同构成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要规定每位教师需承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列入考核目标,确保课程的真正落实。

认真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要正确指导学生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材料,把它作为课题生成的源泉之一、活动过程的资源之一;指导教师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把它作为案例学习的材料之一,学习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以基地为载体开发课程资源,梳理校内外实践基地的适合对象、适合的实践活动方式、活动程序的建议、活动组织的注意点等;以案例为载体积累资源,整理成功活动的环节流程、有价值的素材性资源和教师的指导要点等,逐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可单独制订,也可以在学校现有管理制度中增加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要求的内容。

2.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组织全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探索课程实施规律,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

不断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注重对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理论的学习,如研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理论,积极倡导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⑶ 不定期举办各种层次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继续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二)优化活动过程和教师指导,努力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

1.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选题、策划——活动展开——交流展示——总结评价);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少于24课时,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2.注意解决好活动各个实施阶段中一些关键的具体问题:选择和确定主题、制订活动计划阶段——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活动展开阶段——强调全体学生亲身经历、亲力亲为;汇报交流阶段——强调全员参与、充分交流;活动总结阶段——强调有效反思、合理评价。

3.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指导学生充分经历活动过程,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结合具体活动,适时上好方法指导课。

(三)深化课程研究和经验交流,努力推动课程的深入实施。

1.积极开展各级课程研究。

⑴ 积极参与江苏省教研室开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指导研究”,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以获得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法指导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梳理并确定小学阶段研究方法指导的内容框架,探索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法指导的基本途径和主要策略。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

分层次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继续组织好区级的集中研讨和观摩交流活动。围绕课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做到精心选择主题、精细准备活动、精当概括经验,让参与活动的教师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各教研协作片本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小学、初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或观摩活动。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随堂听课至少一次。

有序组织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并针对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针对活动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总结和提炼师生活动的基本规范,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水平的同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

⑷ 加强生命教育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⑸ 改革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加强对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组织学校共同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新方式。

继续做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活动设计的交流工作,促进各校认真实施和反思综合实践活动。

2. 进一步推进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 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关注农村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的特点,总结优势与不足,加强农村学校的校际研讨和区域交流,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并进一步寻找综合实践活动适合于不同类型学校的不同实施方式和发展途径。

⑶ 在教研协作片内举行各种方式的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帮助一些实施薄弱学校获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⑷ 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骨干学校的示范和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抓好312工程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平台组织培养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个别指导,力争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