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文章内容
在幸福中教学(一)
发布时间:2011-03-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沛全

——合作学习需有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具体操作中,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作了一些尝试。

一、倾听,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学生乐于倾听是组织课堂讨论的保障,那种只在乎自己的发言,而不关注别人见解的做法只能使课堂限于表面的热闹,无法真正促成合作。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1、潜移默化,以身示范。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教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在过去,我总是急于完成教学计划,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端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对学生发言过程中所出现的不同想法关注得不够,想得只是怎样从学生的回答中间得到一个正确答案,以便把教学进行到自己精心设计的下一个环节中去。学习了新课标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无论孩子们的回答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流畅的还是吞吞吐吐的,我都会留心去听。如果离题远了,偶尔可作提示,如果回答浅了有时稍作点拨,不再变相地去制止或打断了。而学生似乎也意识到什么,总会在同学答完以后再举手发言。

2、学会欣赏,理解对方。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而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总认为自己想的,自己讲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尤其是那些学习不怎么样的学生说的定是错了。而别人到底在怎么说的,说了一些什么却被忽略了,这就严重影响了交流讨论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我总是这样要求学生:听同学发言是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需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会相互欣赏,同学说得好,讲述得精彩时真诚地给予掌声。

3、教给方法,不断提高。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因此为了使学生养成善于听的好习惯,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比如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逐步学会抓住别人发言的精髓: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中对其他同学发言不热情的少了,对错误的观点加以讥笑、嘲讽的不见了。

4、分析加工,为我所用。合作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会从他人那里取得有用的信息,加以分析、综合、改进使之为我所用。合作小组不是若干个同学意见的凑合,而是要把同组同学的意见经过综合加工后,整合成一个新的发言材料,准确地表达出本组成员的意见。

二、表达,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如果说乐于倾听为的是在合作交流中言之有“序”,那么善于表达则是为了言之有“物”。由于年龄的特征,小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想说也敢说,关键是在于怎么表达得好,做到言之有理而不是信口开河。当然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经历长期、反复、不断的训练才得以循序渐进地发展。我略作尝试,提出几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粗浅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1、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教师的言行是学生首要模仿的对象,教师只有用生动幽默、简明精辟、富有机智的语言才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语言同样富有感染力。而且教师在课堂评价中不能单调地讲“你说得真好”,“你讲得真棒”或鼓鼓掌就了事了,而要说清楚好在哪里,棒在什么地方,这样就不仅激励了发言的同学,而且可以指明其他学生的努力方向。

2、给学生点评的机会。小组讨论发言不能自说自话,总有一定的顺序。有的同学因别人的发言和自己有相似之处,以为自己的话被“抢”去,就无话可说,一下子失去了热情。让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加具体的评议活动,说说别人的发言你同不同意,有没有要补充的,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分析、评价,时而字斟句酌、时而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常会有同学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思维得以不断的碰撞、交融,从而形成更精彩的发言。以下是我在人教版二年级《平均分》第14页“做一做”,12瓶矿泉水除了平均分成3份外,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让小组合作讨论记录到的某一小组学生的对话。生1:“还可以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瓶”。生2:“还可以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瓶。”生3:“还可以平均分成1份,每份是12瓶。”生4:“我不同意他的意见,1份不是没分吗?”生5:“我看可以”。生6:“等会问老师,我还有一种,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1瓶” ……

3、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让学生说得有理有据。很多时候,学生看到一些表面现象就会迫不及待地、下意识地回答,我们教师不能因为他们的回答有了一点思路就让他们止步了,越俎代庖地帮他们“圆场”,代替着说话。比如学习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老师出示图:一棵大树,树上有4只小鸟,近处又画上两群小鸟,都是3只,头的方向朝着树。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生11033。师马上说:仔细观察小鸟头的朝向,再想一想?生2433。师:很好!学生列出连减算式,老师立即判错;学生列出连加算式,教师点头满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头朝着树,表示飞来,就应该加;头背着树,表示飞走,就应该减。试问:这样的规定对儿童理解连加、连减运算的含义能有多大的帮助?如果那位学生说出“树上原来有一些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第二次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10只。树上原来有几只鸟?”能说他没有理解连加连减、运算的含义?其实教师的轻易评价,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果老师能问一句“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教师很可能会被学生的回答感动。

4、处理好积极沉默与表达交流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一定让学生从头说到尾,象放鞭炮一样响个不停。课堂应该是有间隙的,而不是表演一场脱口秀。学生沉默并不意味着冷场,意味着没有事情发生。沉默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沉默,正是学生思维的高潮之处,另一种则是消极的沉默,是停止了思维在消极等待。只有经过冷静的思考、积极的沉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才会有自己的见解,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在合作交流时才有话好说。

倾听与表达是相互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的听会促进其他同学更好地说,而表达得生动有理会让学生更乐意听。在接收信息和发送信息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的表达与倾听水平得到螺旋上升和提高。当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那么善于表达与乐于倾听就会如支撑合作学习的两个有力支架,共同建构起一方适合学生合作交流的天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