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教学工作>>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文章内容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三)
发布时间:2009-05-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赵沛全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新课程、新需求,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角度来审视研究数学教学。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发了许多思考。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传授多,情感体验少;模仿复制多,方法指导少;灌输讲解多,思考感悟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机械记忆多,操练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远离实际多,实践应用少;流于形式多,教学实效少。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高耗低效。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能力差。

二、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

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多边活动。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教学方法选择要合理,教学形式以个体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教学程序简单、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教材把握到位,学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练习到位,反馈到位,反思到位。

三、面向教学实际,构建理想的课堂模式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传承“接受式”的精化,领悟“发现式”的真谛。

构建理想课堂模式应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其次因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所以需针对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第三要根据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第四由于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和发展水平不同,需依托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

讨论式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学习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由教师进行分析和归纳。

(二)初学新知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掌握和应用。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归纳,初步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练习。

(四)巩固知识。运用掌握的知识进一步进行练习,学生提出遇到的问题,教师帮助解决。

(五)总结学习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六)作业。师生共同讨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以考查本课的实际效果。

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模式:

(一)衔接迁移: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二)尝试探索: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

(三)展示反馈: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四)导疑启思: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同时还需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五)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