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理念
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资源实际状况,设置灵活多样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并富有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
二、校本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围绕我校“让每个学生厚起来”的培养目标,我校整体规划了校本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发展。
具体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可丰富多彩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5、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校本课程实施现状
学校秉持“厚余为人”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以“爱阅读”为主、“蚕桑”、“小足球”为辅的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这几年的实施研究中,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课程资源库,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队伍,为校本课程进一步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爱阅读》:本课程在全校1——6年级全面开设,低年级每学期共计36课时,中年级每学期18课时,高年级每学期16课时。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加大阅读量来实现课程目的,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为保证学生阅读课的有效性,教师根据语文课标确定不同教学时段的文化主题或类型,通过共同欣赏一些精选的文章有目的地实现课程目的,还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课内阅读以《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为主;课外阅读由老师精心选择适合每个年级学生阅读的必读书和推荐书,为了不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漂书”活动。《爱阅读》课程开展一年以来,学生不但阅读了许多好书,还写出了许多好文章,部分好文章集结出版,汇编了一本学生作品集《与梦飞翔》。
2、《蚕桑》:本课程在3——6年级开设,每学期安排4课时。我校自2004年在全校范围扎扎实实地开展科学养蚕体验活动,其教育价值和影响,已由学校、家庭传播到社会,为厚余小学走上德育教育特色之路添加了活力。2008年学校申报了省级德育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的研究》。种桑养蚕,不仅能激起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意识,更是培育学生具有人文精神的温床。我校开设《蚕桑》这门校本课程,尝试以此为载体来弘扬传统的蚕桑文化,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今年,我校部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编了两本《蚕桑》教材。学生在养蚕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也汇编成了《养蚕日记》集。
3、《小足球》:本课程在全校1——6年级开设,低年级每学期共计12课时,中年级9课时,高年级8课时。足球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我校在2006年创建了足球特色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小足球》,在全校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身心健康为宗旨”的足球活动课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每学期组织足球联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组建了校足球队,以在足球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有发展前途的苗子为主体,校队多次参加市、区级比赛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四、行动策略
1、明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开发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同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以此突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因此,我校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厚余为人”的办学理念统帅之下,秉持“厚德”的校训,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评价等才有了依据。
2、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实际制定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课程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2)拓展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
积极的课程文化要求我们充分拓展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突出学校课程的传统特色。
五、组织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夏伟平 副组长:沈利清
组员:王伟峰 蒋丽 杜小强 赵沛全 刘敏华
2、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课前备出简案。
3、每次上课时间,行政人员进行检查,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和活动的态度进行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记录,作为三好学生或学习积极分子的评比参考条件。
2、对教师的评价
(1)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并作为常规资料检查的内容之一。
(2)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3)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4) 期末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