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才——《祖父的园子》
听完特级教师陈金才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我想起一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放松而不放纵,取舍之间,彰显智慧。教者从三个层面:即“走进小女孩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花鸟草虫快乐、自由的园子”;“走进自己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引领孩子们由词句到整篇文章,入情入境,表演诵读,感悟品评,想象思考,让学生、听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祖父的园子,体验那份快乐与自由,品味那份诗意与纯真,畅想那份和谐与美好。教者在为学生建构“心中快乐、自由的园子”的同时,也为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建构了一座快乐而自由的“阅读教学的园子”。这是一座怎样的“园子”呢?生活在这座园子里的孩子们该怎样学习呢?
这是一座充满情趣的园子。走进
这是一座孕育智慧的园子。
这是一座关注成长的园子。在祖父的园子里,小女孩的身心是自由快乐的,因为慈爱的祖父给了她一座快乐自由的园子,在这里,连玉米、黄瓜、蝴蝶、小鸟等动植物都是快乐自由的。以至于100年以后的今天,孩子们还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从孩子充满童趣的朗读中,从惟妙惟肖的角色扮演中,从富有个性的想象练笔中,我们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自由的呼吸,我们看到了鲜艳的语言花朵、丰硕的智慧之果,我们也感受到孩子们情智的丰满、人格的健全、精神的成长。
林莘——《凡卡》
这节课上,浓浓的语文味深深地将我陶醉。
课伊始,老师便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学生畅所欲言,而
“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你看,有一个字用得可传神了?(藏)不说“放”,不说“收”或“装”?干嘛用“藏”?为什么?
“等我长大了,我会照应您,谁也不敢来欺负您!”会说吗?会像凡卡那样说说这句话吗?
“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三个问候,问候的是谁?
通过对这三个句子的分析,一个有童心、孝心、爱心的凡卡形象便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也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次,
在教学乡村生活的“快乐”时,引导生抓住关键词体会凡卡的快乐,然后再追问:“既然如此快乐为什么爷爷还把他送城里?只字不提他们吃什么?住在哪里?生活怎样?乡村生活苦,但为啥只写乐,不写苦?通过思考与讨论学生也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师再点出对比和反衬的写法,学生便能心领神会了。
整堂课,
给我一双慧眼,珍惜每一次听课的机会,珍藏每一次听课的回忆。给我一双慧眼,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让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海中可以泛舟遨游。
薛瑞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初识“看云”,是缘于她在网上甚是流行的一本书《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说是识,其实只知其名未见其人。一个“心平气和”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对于自己的秉性,对于自己的浮躁与性急,我想,“看云”定是我们最好的一剂良药。
走近“看云”,发现她是那样的真实而又聪慧。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能日复一日,带着班上的孩子们诵读美文,欣赏音乐,心平气和地学习知识。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花儿一朵,含苞待放,而她,正是那可爱的园丁。
及至“看云”走上讲台,和蔼、自信、阳光、幽默集于一体,这样真实,这样自然,没有一丝做作,没有一毫虚伪。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但她的报告会上却掌声如雷,是什么吸引了在坐所有的教师们?是她的真实。是她真实地说出了当今教师们的心声,是她真实地道出了教师们的苦衷,是她真实地为教师们拨开了眼前的迷雾。
“看云”在台上声情并茂,而我,在台下默默地告诉自己:这是一位多么心平气和、多么健康优秀的教师呀!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一种孜孜不倦、乐于奉献的精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