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深秋时节,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与陆乐老师有幸来到了古老而又充满文学气息的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了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与专家及名师们零距离地接触,享受了一场语文教学的盛宴。在10月23日至25日上午两天半的时间,我们听了十七节课和五个报告。虽然我们每天都是六点半起床,中午不能休息,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才结束的观摩活动,身体感觉疲倦,但我们的内心是充实的、愉快的。贾志敏、孙双金、薛瑞萍、汪秀梅、周益民、窦桂梅、戴建荣等专家名师云集在一起,让我们欣赏到了什么叫扎实、什么叫诗意、什么叫深度、什么叫大气。大师们深厚的底蕴、高超的技艺、精彩的课堂把老师们带进了一个极具魅力的语文世界里,让大家的心随着他们的引导而起伏荡漾。。。。。。
贾志敏老师的睿智与激情,让人感受了真正的本色课堂;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更让人的心灵得到洗礼;汪秀梅的吟诵、周益民的儿童阅读推展、薛瑞萍的课外阅读,这些生动的课例独树一帜,有耳目一新之感。名师们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设计,还有课堂上的民主,师生之间的平等等,带给我们新的体验,新的收获。这些都是我们要追求的,我们也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水平!
事实上,两天半的学习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密度很高,高得来不及品味,来不及消化,就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我真的不敢说什么,仅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吧。
感受一:相互感动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重视青年老师的业务学习,提供各种平台让青年教师上公开课、研究课。这次第九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校能够派语文老师参加,这一举措足见我校领导的高瞻远瞩。我们作为有幸参加活动的人,对领导的安排深表感谢。
名师们的课堂都非常精彩,感慨于他们超凡的人格魅力,感慨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一次次的掌声,让我们的精神沐浴在大师们的光辉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兴奋、激动,也有深深的思考。
感受二:找准方向
十多节课节节都很精彩,每位执教者也各有特点,现学现用、活学活用都让人激动不已。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看到的是名师们的精神思想。贾志明老师说,教语文就是让学生说好话、写好话、写好字让人倍感朴实。语文课要做的,就是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教给知识,提高素养。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练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写一篇好文章。薛瑞萍老师倡导大家做一个朗读者,发展学生的高级语言。教育本身是发展学生,给孩子一身有用的东西,教师的责任重大,把课堂变成教堂,教师成为牧师,要有信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从大师门的课堂与报告中都可以捕捉得到。大师们的某一节课我们可以现学,但他们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一生去追寻。作为一个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要清楚自身的优缺点,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下去不迷失,就一堂课而言,既要备学生,也要备自己。想要努力成为名师,就得敢于亮出自己。为自己设定好目标,分阶段的予以实施,明确自己要做的事非常重要。功利地说,记录教学日记,撰写论文,参加上课比赛,评选新秀、能手等等都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成长途径。
感受三:完善自我
两天半下来,我感觉到名师们的语言极富感染力,对学生的回答,反应极其敏锐,作出的精妙的点评让人印象深刻;学生的朗读水平、领悟能力也是超乎想象的好,让人赞叹。对照自己的课堂,我缺的是什么呢,是教学理念?专业知识?语文素养?课堂把控?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真感觉时间不够用,但我们年轻,我们必须找到自在前进道路上制约自我发展的路障,找到方法,恶补我所欠缺的,向名师学,向同事学,向书本学,让自己不断的成长。
挖十口井,每口挖一米,肯定挖不出水来;挖一口井,就挖十米,一定能挖出甘甜的泉水。认准目标,突破瓶颈就会有一个超越。从胜利走向胜利,积小胜成大胜,不断地自我超越,自我肯定,在成长的道路上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享受自己的教学生活,我们就会不断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