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本学期,将继续努力把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队伍,建立多层次的学校学习网络是一项重要任务。(1)建立个人、学科组、学校三个层次的学习网络。(2)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互相学习和专家引领等。(3)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我校教师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培训,促进他们自我发展。教导处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听课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结合听课或学习的收获和自己的感想,写出学习心得,并在学科组或课题组中进行交流。
2、细化管理,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各课题组长要合理安排、整体规划阶段的研究内容,抓住重点,逐步推进。本学期将重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严肃研究例会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或探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各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2次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让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本学期将继续推进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构建新型教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的研究》、市级课题《构建智慧课堂、共促和谐发展的研究》、区级英语课题《引领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学英语的策略研究》的实证研究工作。
3、推行教改,启动小班化教学研究。进一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完善并认真落实学科教学常规,进一步改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同时,开展学术沙龙,积级做好“小班化”试点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4、注重提升,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1)各课题组要认真总结每阶段的研究工作,总结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研究的成效、存在问题,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意见。其次,研究材料是研究过程的具体反映,各课题组要根据本课题的具体情况,留心、有效、完整地收集研究材料,并将研究材料进行分类,及时收集归档。
(2)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总结和反思,倡导每一位老师既要勇于实践,又要不断总结,组织教师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写好科研总结和论文,积极组稿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竞赛。对参加重大竞赛活动的论文作严格挑选和悉心指导,积极鼓励、帮助老师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严格杜绝照抄照搬论文的现象。教导处将担负起收集、组织、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上级有关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
二、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召开课题组长会议。
3、各课题组制定本学期课题实施计划。
4、召开各课题组成员会议,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三月份:
1、英语课题组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制定厚余小学小班化教学实验方案。
3、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主题:小班化教学。
四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区级、省级“教海探航”论文评比活动。
2、市级课题组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3、少先队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五月份:
1、国家级课题组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2、开展学术沙龙活动,主题:小班化教学。
六月份:
1、各课题组举行学习交流与汇报。
2、各课题组完成课题工作总结。
3、各课题组开展学期考核工作。
4、完成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