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坚持在改善硬件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内涵,锤炼队伍,提升水平,确保“改薄创优”目标的圆满实现。
具体措施:
一、队伍建设与管理改革
(一)领导班子建设
1、继续深化中层干部挂职锻炼和交流工作,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四种意识:大局意识、协作意识、学习意识、保密意识;注重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职业修养、业务修养。
(二)教师队伍建设
1、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内部管理。
2、切实贯彻执行《武进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武进区教师行为规范》和《武进区中小学教师文明礼仪规范》(试行),对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学行为的老师要严肃处理。
3、继续开展“三讲三比”活动,提升师德水平。
4、继续借助校际交流、对口支教、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平台,增强教师培训力度,促进专业成长。
(三)学校管理改革
1、继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做到“严、细、实、活、新”。
2、继续以“改薄创优”为中心,着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1)课堂教学的攻坚战(2)文化建设的攻坚战(3)内涵建设的攻坚战
(4)依法治校的攻坚战(5)教育质量的攻坚战
3、继续加强常规值日管理,提高值日的实效性。
4、继续强化请假制度的执行,严格教师一日常规。
5、继续严格校产管理,增强教育服务意识,确保后勤保障系统高效运转。在校园硬件、绿化、文化建设过程中研究新路子,突显学校特色,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功效。
二、学校文化建设
1、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坚持“厚余为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提高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方略,遵循“厚德”校训,外塑形象,内强素质。
2、继续打造三种精神: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精耕细作的科学精神;塑造五种文化:人际环境文化、办公室文化、学术文化、沟通文化、校园环境文化。
3、继续逐步添置新书,营造“书香校园”。
4、继续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相关活动,有赛必参,有奖必夺,且获奖的质量和数量要力争提高。
三、创建平安、洁净、文明、和谐的校园
1、严格落实门卫保安制度等各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本校的“三防”配置落实到位,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校园消防安全、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工作。
2、做好文明单位复评迎检工作。
3、完善科学合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规划,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台风、地震、火灾、拥挤踩踏、突发公共卫生等灾害事故(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4、继续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对餐具按规定进行严格消毒,对食堂进货严格把关,杜绝食物中毒,确保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5、继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卫生包洁区责任制,师生共建洁净的校园;全面加强学校卫生教育、督查与管理。
四、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一)教育改革与研究
1、围绕“德育为首,人人育德”的德育理念,坚持“关注学生生存方式与未来发展”的德育目标,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丰富教育内涵,注重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努力创建德育品牌。
2、以开展“我的学生我的班”为主题的论坛活动,提高班主任专业水平,进一步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3、以“争做文明小使者,我为省运添光彩”系列活动、寻访常州历史社会实践活动、第七个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动为载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
4、以倡导“三心教育”(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学校道德讲堂,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二)教学改革与研究
1、继续实行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制。
2、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加大教学质量调研和专项调研的力度。
3、进一步加大减负执行力度、督查和惩处力度,大力开展增效行动,切实改革教法学法,科学高效地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构建智慧型课堂共促和谐发展”教学创新行动项目,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围绕“减负增效,规范教学行为”主题,扎实开展各项研修培训和校本教研;开展好各级课题研究活动。
5、继续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确保大课间活动正常开展,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6、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体卫艺课堂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艺术修养,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继续开展各项艺术、体育、科技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其他工作:
1、继续完善校园网站建设,建好相关学科、相关课题网站。
2、继续完善校园广播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
3、切实加强档案室建设,提升学校档案工作水平,发挥档案在服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以上各项工作的实施,由各部门另行制订工作计划作出具体安排。
201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