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用智慧书写厚小的精彩
2012年度,我校学校工作围绕“着力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这一中心,奏响“安全规范形成常态,质量管理形成动力”的主旋律,坚持“厚余为人”的办学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求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强化质量监控为手段,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载体,为实现我校优质特色发展不断努力!
一、进一步改善学校面貌。
1、逐步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2008年,学校被区确定为“
近两年来,学校继续依靠教育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投入,年年都有变化。2011年至今,陆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厚德楼大厅、阶梯教室装修改造,体育器材室加固及修补好所有破损墙面、地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每个教室添置电子白板、资料柜、图书柜、书包柜等设施,学校的队室、档案室等专用室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创建了省三星级档案室。同时,利用暑期对厕所、屋面防水等进行了必要的维修。以上粗略统计投入在六十万以上。办学条件的改善,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保障,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关注细节,积极争创常州市绿色学校。
虽说2010年创优质学校的机遇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面貌,但由于时间仓促,好多工程匆匆结束,有的甚至未收尾。到现在为止,厚积楼的一楼台阶、连廊排窗、桑苑等余尾工程已全部完工。同时,学校组织人力对全校八个花坛进行了修整,美化校园,方便师生,愉悦师生。
3、全方位努力,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1)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升办学品质。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半年,争取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单反相机摄像机已到位,梦寐以求的白板也逐步全部安装到位。学校先请天士博公司讲师前来为我校45岁以下的老师们作了专题培训。在11月8、9日两天下午,由湟里小学张春方副校长亲自带队,张志清等三位老师就电子白板的基本常识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电子白板,对全校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技术和应用培训。在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较为熟练地操作后,由
(2)创建书香墨香校园,为新一轮规划的实施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上半年根据学生需求,经全体语
二、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
1、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促进主动发展。上半年,指导教师以“三讲三比((讲政治、比师德,讲学习、比师能,讲奉献、比贡献)”为主要内容,自我总结分析,自定个人发展目标,制定新一轮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确定自己三年发展总目标以及每一年的分目标,思考实现目标的行动措施。为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职工的师德修养,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更新观念,规范行为,完善师德管理,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努力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师德建设重在宣传,贵在坚持,学校定期利用橱窗、会议等开展宣传教育,学习《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武进区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和行为道德规范》等法规文件。并结合校情,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如168爱生行动;与全体老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开展师德征文、爱生案例的征集评比等活动,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引领教师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上半年,吴娟被评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谢文华被评为武进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陆丽萍被评为常州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下半年,顾玉琴、尤兰、赵沛全等八位老师被评为镇优秀教育工作者,刘敏华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
2、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专业成长。以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的校本研修机制。(1)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德育工作水平、教学技能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为主要内容,将校级培训、教研组研修、个人学习研究等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学术沙龙”、“课堂教学展示”、“名师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依托校园网站,建立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的网络教研平台。(2)通过集团内、校际间交流,为我校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发展的空间,赢得新的发展机遇。我校轮岗交流除了本镇范围、校际之间交流外,还有教育集团内的交流。2010年,我校章小益、陈勇两位老师分别到湖塘周家巷、花园两所学校交流。2011年我校有五位老师外出交流。杨伟立、胡志鹤到锦绣小学,郭茹到嘉泽中心小学,尤兰到礼河实验学校、张伟亚到成章小学。2012我校有三位教师外出交流。张燕兰、谢文华到锦绣小学,冯娟到礼河实验学校。通过教师的交互学习,换岗工作,在不同的学校、岗位上体验成功,找到不足,寻求改进方法,学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3)借助教育集团资源,建立教研共同体。教育集团成立语数英三个教研共同体,其他小学科加入实小相应的学科教研组,定期参加活动,激活教研活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打造专业成长新支点。(4)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由实小的名教师沈莉与我校青年教师沈可庆师徒结对,以带动厚小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2012年区数学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中,我校
3、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抓实校本教研。作为地处武进西部的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深知校本教研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性。我们根据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了以追求“智慧课堂”为主旨的教学理念,努力打造智慧的课堂教学。我校语数老师每学年上一次校级公开课,英语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我们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派出教师积极参加协作片、区、市各类教研活动,开阔教师眼界。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申办、组织各类协作片以上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今年我们分别有蒋双艳、朱平娟、陆丽萍、董小刚、章国栋等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公开教学,获得好评。
4、进一步健全“校级骨干教师评选办法”, 重视骨干培养。学校一贯重视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评选和职称评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根据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努力形成骨干教师梯队。2011—2012学年度,我校有17位教师被评为校骨干教师。同时,进一步发挥学校现有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在培养骨干教师中的专业引领作用。2008年,我校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仅3名,现已经达9名,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8%。2008年,我校无小中高职称的教师,现有中学高级教师9人、小学高级教师33人,共占教师总数的84%;我校教师队伍现具有大专学历11人、本科学历36人,共占教师总数的94%;有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9人,占教师总数的18%。骨干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给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三、进一步抓好课程建设。
1、坚持德育为先。
(1)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障活动有效开展。我校一直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班主任月考核制、文明中队评选制,充分发挥一系列制度的监督和保障功能。加强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利用暑期及时组织全体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为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在今年谢文华老师被评为武进区优秀班主任,刘敏华老师被评为武进区最受欢迎班主任,蒋丽老师被评为武进区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2)培养良好习惯,重视养成教育。
俗话说:命好不如习惯好。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你一生的,可是好习惯并非自然形成的,需要潜移默化,慢慢引导。为此德育处始终将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常规工作重点推进,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坚持行政值日,调动学生自觉遵行行为习惯的积极性,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我们的好习惯养成的教育活动中,同学们在悄悄地收获着、进步着,相信这种教育一定能让孩子们走得更健康、更完美。
(3)加强活动体验,提升综合素养。①安全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防范与自救能力,我校不仅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火灾来了,怎么办?、“我与交通安全”等,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学生远离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危险,每学期还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消防灭火”等实地演习,提高学生的防范自救能力。一项项活动的扎实开展为维护我校的安全稳定,为成功创建“常州市平安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定期邀请法制副校长到校进行主题讲座。本学期是为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作了“加强防范意识,确保假期安全”为主题的讲座,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知法、守法的重要性,达到了教育警示的目的。③认真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选择对学生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上半年的嬉戏谷一日实践活动,走进艺林园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意志得到锻炼,品德得到熏陶。今年六一,表彰大会结束后,学生进行了“绿色生活伴我行”的义卖活动。本次义卖所得部分款项存入了班级“绿色小银行”,在本学期中用于各班建立植物角,美化装点教室环境。④抓好主题观摩活动。今年,我们由唐玉娟、谢文华、
(4)重视家校社区沟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实行少先队大队部、班级小干部竞聘上岗制,让学生规范自我,全员参与管理,为学生打下亮丽的人生底色;实行“家校互动”,每学年每年级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与家长沟通,就更好地教育学生方面达成共识,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利用“家长评学校”的契机,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如学校收费、安全教育、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今,家长会、校园网络也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
2、重视课程建设与开发。
(1)认真实施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合理利用地方课程,为学生了解家乡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开辟有效渠道。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努力构建活动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构建体现学校理念、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学校已先后组织开发了《小足球》、《蚕桑》、《爱阅读》等校本课程,并加强教学研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爱阅读》课程开展2年以来,学生不但增加了阅读量,还写出了许多好文章。
3、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改实验以“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引领,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制定了《厚余小学课题研究三年规划》,全面科学地规划了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校本教研已成为了我们的共识。省级德育课题《在少先队中传承蚕桑文化》,有效地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市减负增效课题《构建智慧课堂、共促和谐发展的研究》,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今年6月通过中期评估。“十二五”区级电教课题《教育信息技术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5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并有计划地举行了课题研究公开课活动。 12月,完善课题网站,获区电教课题网站评比三等奖。目前,申报了两项新的区级教研课题:《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书法特色学校》、《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今年,我校被评为第四届武进区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4、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很多工作的开展,很多措施的实行,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局的综合质量评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我们除了通过执行“六认真”、教学常规调研、学科竞赛、期终统测等形式进行监控,还对照标准抓这样几方面:
(1)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工程。我校以教科研为导引,积极引导教师主动认识小班化非单是人数的减少,更是理念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水平的更优化;认识小班化是更精细、更精致的教育,是学生发展的更优化;完善小班文化建设与网站建设。完善丰富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不断充实文化内容与学生成果,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家园;不断更新充实小班化专题网站内容,使之真正成为记录学校师生小班化推进过程与成果展示平台,成为家校联系的纽带。通过观摩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对小班化实施年级专门组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有计划地进行公开课堂教学,一起反思,共同提高。
(2)加强毕业班工作。每年的全区毕业班质量检测,在对学校的综合评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另一个角度讲,毕业班成绩的好坏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竞争力,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为此,我校加强了对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毕业班的工作目标、措施。上半年,一开学就召开了毕业班教学工作研讨会,分析现状,商讨相应策略,努力做到在日常教学中实现教育思想共享,教育资源共享,认真做好培优转差工作,力争教学质量提升。
(3)加强艺体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围绕工作重点,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完善教研组工作机制。在原有社团的基础上,上半年新组建了校门球队,聘请了退休教师为教练,在区门球比赛中荣获第八名;成立了校数棋社团,在区第六届小学生国际数棋比赛中,
由于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2012学年度的区教育质量评估中我校大踏步迈进,荣获了进步奖。
四、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
我校坚持“厚余为人”的办学理念,并将蚕桑文化和书法教育作为培育学校特色的突破口,扎实开展各种特色活动,逐步形成了学校特色。
1、蚕桑文化初步形成。
根据学校实际,就以养蚕为切入口,开辟了“桑苑”,成立了蚕桑工作室,开发了校本课程《蚕桑》,申报了省级德育课题《在少先队中传承蚕桑文化》。4—5月份,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一系列养蚕活动,通过领养蚕宝宝、为蚕宝宝做房子、亲手侍养蚕宝宝、写养蚕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蚕的生活习性,强化责任感,珍爱生命,享受成长的快乐,培养动手、探究的能力,并将学生养蚕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汇编成《养蚕日记》集。
2、书法教育逐步推进。
本学期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1)进一步加强了书法教师培训。毛笔主要是借助常州市暑期组织的教师培训班,目前已有郭志春、谢文华、陈勇三位老师参加了培训。硬笔主要是请
下阶段,开发并完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准备着手编制书法校本课程。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学生、老师、学校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限于篇幅,大家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不能一一罗列,敬请包涵。上述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谢谢!
本报告提交学校七届七次教代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