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工作指南>>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厚余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蒋丽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的,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不断提升我校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总结本学期的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观念,增强科研意识。

开展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教育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全校教师逐步认识到学校只有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向前推进。现在,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已有所改变,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有所提高。

二、课题引领,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载体,课题建设是确保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把提升科研水平与提高课堂效益有机结合。

学校对现有的4个课题进行分层管理,由教导处全面负责,各课题组负责人严格按照期初制定的实施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研究活动。实行研究例会制,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先导工程,整合、优化学校的各级、各类课题,围绕教育教学这一核心,深入展开课题研究,积极发动和组织教师认真实践、积极总结,深入教育教学各领域进行改革和研究。国家级课题,历经了三年的研究过程,5月底进入总结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总结,收获颇丰;市减负增效课题《构建智慧课堂、共促和谐发展的研究》,在课题组长赵沛全老师的带领下,紧扣研究目标“引导教师积极探究并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研组与备课组为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研究活动,进行理论学习、教学研讨,6月份进入中期评估阶段,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区级英语课题、省级德育课题在组长带领下,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课题网站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同时,我们4月份还新申报了“十二五”区级电教课题《教育信息技术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邀请区电教中心沈家平副主任和宋惠平老师组成的专家领导小组对课题方案进行了论证。

实践证明:课题引领,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育科研,总结出来的经验是最具有生命活力的。

三、请进走出,开阔教师视野。

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以丰富的培训内容、灵活的培训途径为教师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专业培训和专题研讨。

本学期,在校长室的统筹安排下,围绕着“小班化教育”这个新命题,我校先后派出二十多位教师分别赴上海、苏州、南京等小班化试点学校学习,参观小班教室的布置、感受小班教育的理念、了解小班化教学的模式。通过学习,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也感到实施小班化教育任重而道远,意识到必须坚定信心,为下学年开展小班化教育脚踏实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同时,学校还派多位老师参加“现代与经典”、“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高级研修班”、“2011全国第一届生活作文研讨会”等培训活动,老师们都十分珍惜这些培训机会,做到认真学习,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请进来,走出去,开阔了教师的求新求真视野,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的内驱力,提升了教师教学科研的专业内涵。

四、撰写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学校非常重视并采取措施激励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本年度,我校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级优秀教科研论文评比,显示出良性的发展趋势。4月,组织教师参加钟楼区和武进区联合举办的多媒体学科教学比赛活动,有三位老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三等奖;5月,组织教师参加了省“教海探航”论文评选活动;78月,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了利用暑期时间积极参加省学会论文评比和“师陶杯”等征文活动。

回顾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充实。今后,我们将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投身新形势下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科研之中,为农村小学生的素质发展尽绵薄之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