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继续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注重内涵,开拓创新,努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发展、新的高度。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校在原有三个课题的基础上,新申报省级德育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的研究》和市级减负增效课题《构建智慧课堂、共促和谐发展的研究》。学校对现有的5个课题进行分层管理,由教导处全面负责,各课题组负责人严格按照学期实施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两个新申报的课题一经启动,便正式进入了实证研究阶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德育课题《在少先队活动中传承蚕桑文化的研究》中的每位课题组老师,利用春天的大好时机,积极带领班级里的学生亲手养蚕、学习蚕桑知识、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有条不紊地探索实践,开展研究;减负增效课题《构建智慧课堂、共促和谐发展的研究》,在课题组长赵沛全老师的带领下,紧扣研究目标“引导教师积极探究并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研组与备课组为研究团队,积极开展研究活动,进行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实施一学期以来,课题组教师收获颇丰,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国家级课题,本学期开展了两次公开课研讨活动,分别由蒋双艳、蒋丽两位老师执教。通过研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比学科教学上更多的问题,已明显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指导能力比较欠缺,应不断提高。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有了重大转变。教师间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的氛围逐渐形成。5月份,该课题顺利接受了中期评估。
区级电教课题、区级英语课题,在组长带领下,根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课题网站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二、学习培训。
凭借“改薄创优”的契机,为打好课堂教学的攻坚战,本学期学校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不但让许多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市、区、片级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和各项培训,更把专家、名师请进校园,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我校教师释疑解惑,指明方向。
3月份,我校成为第五轮小学语文“送教下乡”的活动基地。3月31日,开展了第一次活动,19位语文教师全面开课,3位指导小组成员对公开课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通过商讨决定将本轮培训的主题确定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及实施的研究”。5月6日、5月20日开展的两次活动以课堂示范为主线,“送教下乡”指导小组成员叶秀琴、张春方、潘敏送课到校,使我校老师不出家门就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6月9日,“送教下乡”的第四次活动如期举行,先观摩了三节研讨课(其中一节由我校教师杨黎云执教),教研室张新东校长作了主题为“推开学习活动设计的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的精彩讲座。“送教下乡”活动,为厚小语文教师带来了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帮扶作用。
同时,为加强校际间的交流,迅速促进我校教师发展,本学期我们还和湖塘实小结为友好学校,由湖塘实小对我校进行“帮扶”,共开展了三次活动。分别是3月24日的课堂教学指导,由我校8位各科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湖小领导和骨干教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4月2日的课堂教学展示,湖塘实小两位数学教师送课到校,陈春圣老师作了题为《有效预设——课堂成功的前提》专题讲座;5月7日下午,湖塘桥实小吕建伟校长给我校全体教师作了题为《视野•底蕴•思想》的专题讲座。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校老师开阔了视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目标和行动方向。老师们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学习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5月底到6月份,我校全体教师还参加了两天半的武进区中小学心理健康保健师培训。通过培训,对更新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动作用,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师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对待工作。
三、成果总结。
我们倡导教师既要勇于实践,又要善于总结,以成果来提升研究价值。本学期我们继续做好论文的参评与投稿工作。4月,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多媒体学科教学软件评比活动;6月,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及省“蓝天杯”论文评选活动;7月,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了利用暑期时间积极参加省“教海探航”和“师陶杯”征文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反思和总结,相信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积极推动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与创新,继续深入地开展各项课题实验,更好地打造我校教育科研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