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情怀
——数说这一年(2022-2023年述职报告)
周 勇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各位老师,我述职的题目是《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情怀,数说这一年》。
这一年,是非常之年,我们争分夺秒,勇者无畏,一面旗帜,一座堡垒,全体厚小人众志成城,以别样的方式演绎不一样的精彩。 "打造一所具有乡村特色、精致优质的绿意学校助力乡村振兴。”我们矢志不渝。
我曾思考,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成功,靠的是什么?在厚小,我找到了几个关键词:信仰坚实(厚余为人、乡村情怀)、目标坚定,脚踏实地,克难奋进。德者、能者、智者、劳者,组成了我们厚小的一个坚实团队,感谢所有老师用执着、实干,守望着乡村教育的每一天。下面我从四个方面作总结与反思:
一、久久为功提升办学水平,是我们共同的忠诚与担当。
这一年,我们齐心协力,为疫战胜利而共同努力,感动于我们很多党员、很多老师,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做细做优每一项规定动作,无论是测温消杀,还是数据统计上报、学生心理疏导;无论线上教学,还是与家长协同,我们都在尽心尽力,用责任与担当护佑着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这一年,我们克难奋进,在丰富育人环境、打造特色课程、提升办学水平方面,我们有了新的生长点。去年,我们迎接了督导评估,获取优秀级,给我们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今年,我们又迎来督评回头看,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针对专家组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认真梳理,以项目化方式逐项整改优化,学校办学水平的显著增量得到了专家组较高评价。
这一年,我们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我带头学习贯彻落实好二十大精神,全年累计书记党课6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次,找师生谈心50余人次,主持召开会议20余次;“三重一大”已成为规定动作;积极开展好“广结同心 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行动,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常以个案教育警示,警钟长鸣;关注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宣传,弘扬好正能量,敢于抵制一些歪风邪气、一些负能量的言语传播,积极营造校园风清气爽、向上向善的育人氛围。近期,我又致力于“红心绿叶”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亲自策划了该项目的设计与主笔,昨天局里传来喜讯,该项目获常州市“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成果奖(全市仅49项,武进才8项);同时“学习强国”也将对这个书记项目进行专题发布。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没有发生一起舆情,没有一个举报,学校和谐稳定,积极向好。
这一年,我们加强了学校规范化管理建设,让学校在依法治校的轨道上健康运作。重点对学校章程修订、文化建设、制度完善、课程管理、资助帮扶、后勤保障等都做了相应的制度完善与行为规范。
这一年,我们注重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我始终冲锋一线,上好课的同时,听课50多堂。同时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设计完成了厚小常规视导方案、好课标准,和教导处同志一起在双减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上作思考与探索。
这一年,我们积极实施城乡协同助推进,充分依托实小教育集团优势资源,构架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稳慎做好交流轮岗工作,充分彰显着 "四大红利”。
一年中,我完成各类汇报8个,客观剖析学校发展中的新优势与发展瓶颈,积极备战第六轮主动发展评估,现已完成书面文稿与PPT汇报,以及成果的汇集。总结并撰写了关于我校实施乡村教育振兴的文章《厚植绿韵,绽放生命最美姿态》,被刊发于2022年11月15日《中国教育报》。 全年累计文字十万余字。
二、众心归一丰富乡村教育内涵,是我们共同的坚守与使命。
是什么触发我们激情与生长?是百年的积淀、是文化的力量、是团队的激情。来校快三年,我与大家一起见证了学校的发展、感受到了“厚余为人”的充盈内涵,感动厚小老师的执着与坦诚。回顾一年来,我们实现了几个突破:
一是潜心课程改革,新时代育人新样式有了新的突破。我们积极整合乡村育人资源,把乡村文化建设与乡土生活“融入”乡村教育,“互惠共生”推动城乡协同与乡村均衡发展。挖掘利用蚕桑资源,以桑载道,以蚕化人;我们从“常州话课程”讲起,探索吴地文化融入;一路一道、一园一廊、一草一木,畅想校园的每一个空间都能成为丰富的课程。我们深发身边红色资源,讲好地方红色故事,用“红色教育”强化“绿色育人”。
值得自信的是,我们的教育科研、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上的三个零的突破:一个项目被评为区前瞻性项目,突破了零的记录;拥有了常州市市级课题,打破了历史零的记录;区科协项目申报成功,并赢得专项奖励资金,也成为了武进区科普教育活动基地,这也是历史上前所未有。今年,蚕桑馆的落地又实现了别人以为乡村教育的不可能,同时我又主笔申报武进区新一轮科普教育项目。
二是积极投身新教学,变革课堂新样态我们有了新的行动。我们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的规范化建设,努力促进课堂的提质增效;积极引入新技术支持,靶向智慧课堂。承办的各类公开教学活动赢得同行与专家的充分肯定。这一年,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学科教学研讨数23次,呈现课例53多个。难能可贵的是,武进日报上也看到了我们厚小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六好"小公民成长计划,我们正在积极实施。
三是传承校本优势,学校特色个性发展有了新的拓展。书法、足球个性彰显。到2022年,全校二百多位学生通过了书法等级考试,学生书法爱好圈正在不断扩大。足球成为了我校学生健康体能、阳光心理的磨刀石,今年再次受到区表彰。感谢书法组、体育组的辛苦付出。
四是积极贯彻落实好“双减”,课后服务助力民生有了新温度。全校615位同学参加,列我区最高,教师全员参加,涉及到全学科;“1+3+X”课程与社团各具特色;八措并举,力促作业管理上规范。家长对课后延时服务的支持度与认可度与日俱增。
三、无时不刻追求优质的乡村教育资源,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奋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始终坚信“滴水穿石”的力量。一年来,面对经济薄弱,我们没有躺平,我们积极争取多方资源,推动学校实施小微改变:
积极争取社会资源,两馆建设基本成型:学校成为首批24所区校园家风馆建设单位之一,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家风家训文化,我们争取到高新区南方精工支持,项目赞助我校书家风馆建设,现已经基本成型;同时争取湖塘桥商会项目支持,完成丝蚕桑馆建设。
积极打造乡村育人空间,实现了两个空间的完美收工:半亩诗田,让劳动启蒙教育有了新的着陆场,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校外大小朋友的关注;三分桑缘,让孩子们的丝路之梦有了新的畅想。武进日报、武进电视台先后三次对我校劳动教育的新举措新行动作了专题报道。所有工程,我们都按照规范手续、流程进行项目推进。
积极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完成了两个大层面、高级别的乡村学校办学成果展示:去年10月,市教师发展学院潘小福院长率队一行,来校开展了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推进专题活动,潘小福院长对我校乡村振兴的厚小探索给予高度评价。去年12月,省重点项目振兴乡村教育实验共同体“一镇一策校校行”活动在我校召开,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陆志平一行专家以及来自常州、金坛、溧阳30多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们参与了本次活动,我们汇报了《乡村教育人的追赶行走》,一所乡村学校的优质期待与教育人的乡村情怀博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时时处处反思革新自我,打造百姓家门口的乡村好学校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
乡村教育的品质发展,我们充满期待,但对未来学校的畅想还缺乏圆满。反思工作:我或许过于规矩方正,过于追求完美,或将引发相关教师的失兴;在激发教师潜力,引领教师发挥更大教育能量方面应再深入。工作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海涵。反思自己:每天都在忙碌中进行,但忽视了自己专业发展的积淀,三年来没有为自己写一篇学科论文,没有为自己追求一项荣誉。
关于廉洁方面:时刻念好廉洁自律“三字经”,居安思危,守正创新,以身作则,涵养家风,自己做到身端影正,同时引导家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严以修身”“从严齐家”的同时也做好身边人、厚小人的监督管理,确保厚小这个大家庭的和谐稳定。
老师们,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创建新优质是我们未来几年的责任与担当。感谢大家的一年来的同甘共苦一路相伴;感谢每一个厚小人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与大家一起共事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幸福。今后我更将紧密团结广大教师,励志奋进,勤勉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及行稳致远不懈努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