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绿色发展视域下生态课程微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英语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策略探索
英语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策略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丽

英语绘本与小学英语主教材融合的策略探索

摘  要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对主教材是一种补充与拓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从目标设计、情境创设、目标达成和拓展延伸四方面,探讨绘本与主教材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 :英语绘本 ;主教材 ;融合

随着国内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孩子的整体英语学习和阅读素养的形成受到广泛关注,英语绘本成为小学生拓展英语阅读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将英语绘本与主教材进行融合,对主教材是一种有效的补充与拓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1-3]。

一、精心选择故事 多层设计目标

英语绘本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主教材的内容和目标培养体系,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绘本。篇幅不宜过长,可选择句子复现率高、故事有趣、难度适中的绘本,利于组织班级故事教学。

绘本故事确定好后,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其中“知道”“领会”这两个层次主要是事实描述、记忆和初步理解,而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则是深度学习,是一种高阶思维。因此,绘本教学目标应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思维的训练,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树立等几方面考虑,挖掘绘本材料的教学价值。如在教授三年级“What color  is  it?”这一单元时,我选择了绘本《I  went  walking》,它简单明了,韵律感、节奏感强,涉及颜色、动物、动作,是主教材很好的拓展。我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把目标定为 :①能准确读出故事中表示颜色的单词black,brown,green,red,pink,yellow等,能读懂故事的大概意思 ;②能通过词汇推测和图片观察的方法来阅读故事 ;③通过故事阅读,了解好奇心是探索世界奥秘的起点与动力,保有一颗好奇心很可贵。表示颜色的词汇在主教材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在绘本中只是对这些词进行复习巩固,因此难度降低了很多,消除了孩子们的阅读障碍,阅读目标相对容易达成。

二、注重旧知复现 创设情境引入

高效学习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因此,教学设计中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落实到位。其中读前的活动在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动机,引出绘本话题,并为进一步阅读扫清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旧知激活,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hose are pandas”的学习中,我为孩子们补充了绘本《From head to toe》,它的主要内容涉及动物名称、身体部位,以及一些动作的表达。在绘本故事阅读之前,我通过“快速反应”和“Samon Says”游戏,结合主教材上的目标单词,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身体各部分的英语名称。通过旧知的复现,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绘本故事的出现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封面导读 , 让学生在阅读前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如书名、作者、画师,引出绘本话题,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给学生讲《The Doorbell Rang》前,我介绍作者 Pat Hutchins,我把她写的三十几本书的封面图片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对绘本的阅读也充满了期待。

预测故事,充分发挥孩子想象,让孩子在没有阅读绘本文本内容、只看到标题和封面的情况下,猜测这个绘本大致是什么内容,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表达。如在四年级下册三单元 There is a cake on the table后补充绘本《Ox,Yak and Zebra》,让学生观察封面图片的动物和动物管理员,以及他们的表情,猜测故事大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

三、关注目标达成 渗透阅读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读写技能的要求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因此,作为与主教材融合的绘本故事,在达成主教材的语言目标前提下,不能过分关注生词和难句,而要侧重于给孩子渗透阅读方法和策略,以绘本故事《The bell rang》为例。

(一)初读故事,整体输入语篇读前,通过封面、标题、图片等进行师生问答,猜测故事内容,让孩子看绘本视频,初步了解绘本大意。把速读和略读活动渗透在这个部分,如仔细观察配图或标志性的文字,找出门铃一共响了几次 ;通过跳读,找出故事里人物的名字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关键信息上,帮助他们初步理解绘本内容。

(二)语篇解构,局部分解难点

以 The bell rang 这个关键信息为线索,让孩子为故事分场景。通过老师精讲,解决生词 starving 以及重复句式 as good as… no one makes…like… ,渗透提炼关键词的阅读策略,教给孩子利用关键词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完成铃声第1 次响的导图。随后,让学生完成第 2 次和第 3 次门铃响这两个场景的思维导图。每个场景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Who came?What does mom say?How many cookies can they get? 学生通过绘本中的语言和图画提取信息,完成活动任务。在第 3 次门铃响后,每个孩子只能分到 1 块饼干了,这时门铃又响了,谁来了呢?饼干还能怎么分呢?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故事结尾,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再读故事,深入理解文本

回顾思维导图,让孩子对有几次门铃响、每次门铃响来的分别是谁、分到的饼干数量进一步加深印象,提出 How many cookies in total?How many children in total? 观察思维导图学生便可以回答。开展听音跟读和朗读故事的练习,使学生体会整个语篇的朗读,了解故事中不同的语气、重音和语调,深入理解故事,提升学习能力。

What's  the  story  about?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老师在孩子们表达的基础上提炼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Sharing is a good  quality. 体会故事传达给我们的意义,升华情感目标,让孩子学会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四、适度拓展延伸 提升语用能力

每一个好的绘本故事都蕴含着某个深刻的道理,在润物细无声的故事中教会孩子如何做人,绘本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孩子语用能力和文化品格的培养,这对于主教材来讲是一种质的提升。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 Unit 2“Our School”时,我补充了绘本故事《David goes to school》。故事以调皮的大卫上学不停闯祸这一线索展开,故事前面的情节符合孩子日常上学的生活经验,故事发展到后面,老师无奈之下让大卫留下来做值日生,可是当大卫把桌椅打扫干净的时候,老师不停地夸赞。这个故事的读后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故事 ;② 提 问 :Why the teacher say“You did a good job”? Do you  think  David  is  a  good  boy? 通过表演,让孩子体会故事主人翁 David 的感受,又用问题引发孩子深入思考,最后让孩子懂得每个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当犯了错误的时候,勇于改正,仍然是一个好孩子。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孩子遵守规则、敢于承担责任,促进文化品格的形成。

读后的拓展活动还可以设计创编故事结尾、续写故事或仿写故事,把故事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在语篇中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

[1] 程晓堂 , 赵思奇 .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

[2]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

研制 :国际经验与启示 [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1-22.

[3] 杨洁秀 . 关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式的研

究 [J]. 新课程学习 :中旬,2014(3).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