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感兴趣话题——最佳状态的投入
饲养活动的核心是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自己兴趣和想法的追求,并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采取有效措施,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适宜的发展。
案例一:我们的饲养计划
准备饲养蚕宝宝,我们事先召集学生,了解到他们对蚕宝宝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蚕宝宝吃什么?”“蚕宝宝睡觉吗?”“蚕宝宝和毛毛虫一样吗?”……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并预期当学生的兴趣朝这些方向发展时可以学到什么,该如何展示活动成果,将如何吸收家长资源等。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发现学生探究兴趣,师生共同预设探究活动主题。这样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再进行实践观察活动,会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有品质、更有深度,体现蚕宝宝饲养活动的真正教育价值。
二、尝试观察记录——有益经验的建构
在蚕宝宝饲养活动中,除了帮助学生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外,也是以饲养为载体,帮助学生获得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增进学生对蚕宝宝的了解?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具体观察点又是什么?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开始寻找蚕宝宝自身所隐藏的教育价值: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生长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挖掘学生对蚕宝宝这些内容的兴趣,生成一个个有意义的观察活动,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针对活动情况,我们反思,要加强对学生记录形式的培训,适当提供一些记录表格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记录。
三、亲历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积累
在饲养活动中以学生自发的探究为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针对饲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疑,促进学生积累学习方法。
学生的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可以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或“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如在案例“我给蚕宝宝量身长”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比较蚕宝宝大小”的问题,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虽然从学生的活动表现来看,学生有些想法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不高,但通过跟进的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会自主发现哪些工具是比较合适的。此时教师无需给学生过多的建议,只需给学生提供疑惑——试误——解答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在本次“测量蚕宝宝长短”的系列活动中,并不是单纯测量出蚕宝宝的长度,关键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有关测量的直接经验和方法。
四、参与表达表现——积极情感的形成
学生通过细致观察、自主探究,积累了许多蚕宝宝的经验,学生这一认知经验的获得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但如何引导学生将认知由内向外表征,使学生在这种交互中获得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问题。
学生饲养的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如何将学生的劳动成果更好地与同伴分享与交流,使个体的经验提升为全班学生的经验呢?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多样性表征方式来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如引导学生画一画可爱的蚕宝宝:学生将日常观察到的蚕宝宝特征用画笔一一记录了下来,蚕宝宝的气门,3对小小的前足,4对粗壮的后足等:用泥塑方式捏了一条条栩栩如生的蚕宝宝;用身体动作模仿蚕宝宝吃桑叶、爬行、睡眠的形态,创编生动的韵律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时刻注意鼓励学生与同伴、成人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讨论、个别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相互吸收同伴的有益经验,扩大自己的经验积累。
我们尝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如利用语言、绘画、唱歌、舞蹈、角色游戏等来表达。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表征是学生自发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由近及远、由简变繁慢慢扩大学生表征的范围。不同形式的表征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饲养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饲养的乐趣。
五、扩充生活经验——探究过程的提升
学生参与饲养活动是为了丰富关于动物的经验,了解动物的特性和生长发展,但是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并不只局限于动物本身所呈现的“身体特征”“食性”“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等。此外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环境赖以依存的相互关系也是饲养活动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通过实地参观工厂——小小讲解员介绍丝绸制品——设计真丝制品,使得学生的饲养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学生在丝织厂实地参观蚕茧到蚕丝的制作过程后,学生对丝绸制品的喜爱程度日益加深。他们不仅从家里带来了各种丝织品:真丝睡裙、真丝围巾、真丝领带、丝绸衣服,更有家长让学生带来了丝织品的宣传小册,有蚕丝被、蚕丝被套、真丝窗帘等等。在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丝织品展示会。随着收集的丝织品类型越来越丰富,学生设计丝绸制品的愿望也油然而生了。
学生的饲养活动并没有因为蚕宝宝结茧、产卵而结束。在欣赏了《蚕丝之旅》视频后,学生的兴趣点开始向“神奇的蚕丝”转变。在“丝织品展示会”“小小模特秀”“丝织品设计会”等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各领域内容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将活动往深处挖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
在开展蚕宝宝饲养活动中还有很多教育价值有待我们进行开发和挖掘,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把课程建设的着眼点放在过程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行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