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绿色发展视域下生态课程微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资源>>文章内容
最具中国特色的桑蚕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丽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做。至少民有4000多年的历史。重桑文化现在主要集中袁现在杭州、矗兴湖州地区、开绳延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俱绿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基至可以覆黄芭河流越~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流传地区、人群之广足以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一、桑蚕文化的起源:

桑蚕文化最后衍生了丝绸丝织品的文化,据考证,中国养蚕种桑在新石器晚期就开始了。而最早在正史中记载的养蚕织丝的祖先是嫘祖,元《通鉴纲日前編外记》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脊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皲裂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民间的蚕农都称其为"蚕母娘娘”。

二、桑蚕文化的发展之路: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植桑养蚕。蚕丝的利用开始于渔猎时代的末期,而养蚕开始于农业时代的初期即黄帝时代。

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丝织手工业发展很快,织造丝织物的地区也大为增加。蚕桑生产对各国政治、经济的影响很大。商鞅变法也+分重视至桑的发展,变法中规定生产丝绸到达一定数量就可以免除徑役。

汉武帝时期张写出使西域从而产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 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图

陆上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中外在丝绸和蚕桑技术上的交流更加密切并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中国的蚕丝业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而唐朝是丝绸生产的鼎盛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品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明清时期,蚕丝产区分布有了较大改变,除了江南,四川等传统产区外,西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山东及两湖地区也得到很大发展。

三、桑查文化的历史地位

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蚕丝是丝绸的基本原料,丝绸文化实际上就是蚕桑文化的高度发展成熟阶段。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中有非常多对养蚕种桑的描画。从中可以看出蚕桑文化对中原文化以及东亚文化的影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