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绿色发展视域下生态课程微建设的实践研究>>研究活动>>文章内容
国学在语文课程建设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丽

国学在厚小语文课程建设中的实施

    武进厚余小学   张伟亚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最近两年,厚余小学把国学经典文化作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国学经典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途径,让乡村的孩子也能受到经典的熏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推进国学课程,使传统文化有本可依

(一)、开发校本课程

为了把国学经典做细、做扎实,德育处、少先队和课程中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相继开发了校本课程《读论语,学做人》、《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雏鹰励翅》、《不学诗,无以言》、《笠翁对韵》、《幼学琼林》,我校的教学计划是六年一个循环,也就是说,孩子小学六年,每个学期所用的国学教材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事实上,我们开发的校本教材已够用七年。虽然我们现在课程才实施了两年,我们边教边思,不断完善校本教材,为学生德育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

(二)开设国学课程

我校开设了专用的国学教室,每天下午2:50,在悠扬的古琴曲之后,全校同学在国学老师的统一带领下,开始诵读经典,与先贤对话。学校开设了专用的国学课堂。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班级走进国学课堂进行诵读,其他班的学生则通过校园广播,同时诵读。20分钟的时间里,每个教室都是书声琅琅,不绝于耳,句句经典,就像潺潺溪流,传承着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先哲圣贤的谆谆教诲,也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每天20分钟,已经坚持了两年。

此外,每个班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这堂课由语文老师负责教学,结合本年级、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掌握情况进行讲解,复习巩固和检查交流。

(三)对教师加强培训。

我校相继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台湾国学教育专家王财贵的《跟我学国学》、教育部门编辑的《国学教育》、于丹的《论语心得》、电影《孔子》等。学校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在平时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也尽可能地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

(四)建立评价体系。

如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呢?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落实学生个体背诵。学生每天背诵一条,班主任依据学生背诵情况评出国学诵读标兵;第二是落实班级整体背诵,每周有一个班要在升旗仪式上进行班级国学诵读特色展示;第三是校级检查,每学期期末校务会成员会分组进入各年级各班,对每个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测查,评出两个优秀班集进行颁奖。这三方面评价措施相结合,促进了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的积极性。

二、营造经典文化校园,让经典浸润童心

201711月,随着校园改建工程正式完工,我校开始以国学教育为基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加大投资,利用厚德楼到厚积楼一楼长廊新建了60米的文化长廊,靓丽文化长廊内容丰富: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诗词,有励志向上,催人奋发的小故事,有循循善诱,告诉学生做人处事道理的名言。文化长廊最南端是白色的底幕,底幕上缀着几个鲜红的大字“书香点亮人生,经典浸润童年”。这几个字将经典的魅力传递出去,让国学文化深入童心。展示着师生风采,图文并茂、内涵丰富、色彩鲜艳的文化长廊,为校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园文化长廊的进一步构建,创造了优美的环境,使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楼道、教室、办公室的每一幅画,内容均选自《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画面与经典名句相结合,融为一体。既彰显了古典美,又凸显了我校大力开展国学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文化建设时,还特意在厚积楼一(1)班教室后面的绿化带建造了一座“思贤亭”,“思贤亭”外面的木柱上刻着《三字经》,孩子们在下课和放学后都喜欢到“思贤亭”坐坐,孩子们一边诵读着《三字经》一边感受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贤思亭”让孩子能移步换景,沉浸于浓郁的书香氛围之中。让孩子们在灵动的国学文化中享受静态的书香气息。在静态校园文化中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

三、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传承经典

少先队和德育处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如: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周、少先队大队部主题周、落实行为规范活动月、国学吟唱比赛等,这些活动一次又一次掀起了国学诵读热潮。

这学期最精彩的就是五年级(3)班开展《诵读学传》的少先队中队活动。他们的活动:

(一)、“诵”——诵先贤、诵英雄、诵模范。通过歌颂中华民族古今先贤、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告诉同学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读”——读诗文、读名著、读箴言。通过阅读经典诗文、名著和箴言,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汲取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诗经、汉赋、唐诗、宋词等诗文以及《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名著都是同学们争相阅读的对象。

(三)、“学”——学历史、学传统、学礼仪。学文明礼仪教育,能让广大青少年产生继承革命传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进一步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传”——传文明、传精神、传理想。在传诵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表决心,都立志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奋斗前行。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组织、自己参与、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动而又深刻的理解、感受了中华大地几千年来的优秀人物和精神传统文化,本次中队活动,吸引和感染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显著效果,进一步强化了中华少年的理想信念,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经典教育初见成效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两年的实践,经典诵读活动已初见成效。

(一)教师素质得以提升。

教师读书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互相听课、评课、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氛围更加浓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醇化道德人格、积淀文学素养,并以此带动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一支优秀的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的师资队伍正逐步形成。

(二)学生素养明显提高。

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国学经典语句,对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很有帮助;有些学生在作文中能够恰到好处运用经典语句;低年段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广泛接触到了课本上未有的生字,在识字量方面有很大的增长;学生们在古典诗文的情操、哲理、风骨、高尚情怀的浸染下,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精神面貌、行为习惯也有所改变。这些古诗文牢牢刻在学生记忆深处,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越来越醇香,对提高学生的人生质量和品位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三)各项成果喜获佳绩。

经过熏陶,国学诵读对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并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可,多名学生家长为学校赠送了锦旗并表达了心中的谢意,更使我们坚定了把国学教育坚持下去的决心。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带来勃勃生机。但经典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浸润,即使已经走过了两年,我们仍然认为还仅仅是在开始阶段、摸索阶段,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 “不争当下,功在长远” 抱着这个信念我们将一如既往,迎难而上。让诵读彰显魅力,经典浸润人生,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久久萦绕校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