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美援朝英雄
发布时间:2021-03-1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敏华

今天,我们带着大队委员采访了抗美援朝军人庄克林爷爷。

90岁的庄克林爷爷精神矍铄,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脖子上挂着一枚亮闪闪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见到我们,老人异常兴奋。庄元豪代表学校向老人献上一束鲜花。

孩子们围在爷爷旁边,听爷爷讲起了抗美援朝的故事。1950年,年仅19岁的庄克林参军,当时是卜弋区警卫连。没多久,作为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战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斗。当时去朝鲜完全是步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北朝鲜,走得脚板上都是水泡,钻心的疼。

他所在部队是第三野战军176团警卫连,作为火箭炮手,在朝鲜战场上的任务主要是保护师长,空余时间就是挖坑道,那不是普通的坑道,都是坚硬的岩石,需要炮弹轰炸,大的坑道都能呆得下几千人。爷爷的一只耳朵就是在轰炸中失去听觉的。

老人回忆了他和战友遇到美国战斗机轰炸的袭击。当时,飞机飞得很低,只有房子那么高。后面是山,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只能一动不动趴在地上才躲过飞机轰炸;有次为了躲避飞机,直接趴在南瓜地里,那片南瓜地刚刚浇了粪水,等飞机过后,从南瓜地里爬出来,浑身都是粪便。

我们问老人:在战场上,听着震耳欲聋的炮声,您害怕吗?老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摇摇头:不害怕,既然去战场,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老人告诉我们,当时条件很艰苦,杂粮做的窝窝头,牙都咬不动,都要捂在胸口才勉强能下口。战士们没有吃的,有次为了一点粮食,一个排的战士翻过三座山,整整走了一个星期,结果遇上美国飞机轰炸,粮食都被美军炸得焦黑焦黑的,每个人就只拿到20斤“黑米”。

老人的儿子告诉我们当时朝鲜非常寒冷,零下五十六度,美国士兵都躲在鸭绒睡袋里过夜,而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衣着单薄,站岗的士兵都冻成了冰雕,好多战士都牺牲了。站岗的战士每站两小时就要换岗,因为天太冷了。美国的特务也很多,他们往往从背后袭击,为了减少牺牲,警卫员只能背对背站岗。

三年后,老人复原回来,回国后却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功绩,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在家开个修车行修自行车。

回来的路上,同学们感慨万千,王琳说:老师,我想起了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是呀,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民志愿军为我们负重而行,这些英雄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为我们照亮了前方的漫漫长路。

(厚余小学通讯组  撰稿:刘敏华   摄影:杜小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