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措施:
1、鼓励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老师们平均年龄不再年轻,但教师的职业性质不容许我们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寻找到一条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合适路径。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提出的工作目标,聚焦课堂,研培结合,继续推进小微研修,以“轻负担、小转变、微成长”理念为引领,开阔教师专业视野,带动老师们由被动研修向主动研修、自研自修转变。以个人研修与协同学习结合的混合研修方式,轻负减压,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责任感、自信心和专业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提高。
(1)推行“微阅读”。校长室每天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在教师群内作一个“每日荐读”的推送。老师们用闲散的碎片时间来阅读这些内容。每日一读,轻负担,微收益,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2)组织线上、线下学习活动,学习先进理念,拓宽教师视野,扩大开放和加强校际交流。
(3)以学科组为基础建立教研团队,研究教材教法,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研讨的氛围,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听课。教师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20节,50周岁以下教师每学年执教一节公开课。
(4)根据学校的校本研修计划,双周一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期初定计划,定人员、定内容。进一步提高校本研修活动、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的质量,希望能更加贴近教师实际需求,不流于形式。
(5)关注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细化管理,深化课题研究工作。
召开课题工作研讨会,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形成有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使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有机结合。
(1)从教育教学产生的问题中选择适合我校实际的研究方向,找准切入口,组织研究团队,学习相关理论,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继续鼓励“微研究”。由老师自主确定一个自己教学中的真问题、小问题开展研究,自主学习,寻找策略,自发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达到“微转变”的目标。
3、注重提升,积极推广经验成果。
(1)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总结和反思,倡导每一位老师既要勇于实践,又要不断总结,组织教师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写好科研总结和论文,积极组稿参加各级论文、案例竞赛。
(2)开展“读书心得”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做有心人,读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和文章,感悟他人的教育智慧,以此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提升。
(3)继续开展年度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我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
二、时间安排:
2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各学科组制定本学期校本研修计划。
3月份:
1、确定新课题研究方向。
2、形成初步的课题研究方案。
3、申报新一轮课题。
4月份:
1、组织教师理论学习。
2、建设课题组网站。
5月份:
1、各级论文参评活动。
2、校级骨干教师评选活动。
6月份:
1、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
2、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