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以下总结。
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核心任务。经过实践,我们通过专业阅读、专家引领、培训交流、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途径和杠杆来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阅读
我们鼓励教师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质,要求各级部开展组内阅读交流活动,使老师们在潜心的阅读中收获智慧,指导实践。本学期校长室向教师推荐阅读的书目是管建刚的《一线带班》、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周勇校长在全民终身学习周仪式上对全校教师进行赠书,号召全体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品书,分享读书感悟和心得,通过读书充实生活、丰盈人生,营造静心读书、潜心钻研、崇尚学习的校园氛围。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合理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另外,我们还鼓励微阅读,每天阅读教师微信群里的推荐内容。积极开展“三个一”的读书学习活动,即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心得。本学期的读书活动中,共有19位教师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阅读,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补充教育理论知识,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了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将读书所得运用于实践,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改进了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专家引领
10月21日,我校与礼河实验学校协作开展了“聚焦核心素养,打造厚实课堂”研修活动。活动邀请到礼河实验学校江俐老师执教《穷人》第二课时,江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别具匠心,紧扣单元要素,重视学法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为我校语文老师提供了一节完美的示范课。数学组先由杨丽亚老师作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题发言,接着庄琛老师从数学学科的视角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本次校际研讨活动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素养,同时更为两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11月24日,武进区教育局基教科和教师发展中心的专家领导到厚余小学进行了全学科全面调研。调研中,万局长、秦主任及基教科朱红波主任察看了厚小校容校貌,随机访谈了多位师生,发展中心的专家听取了多门学科九位老师的课,并详细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常规落实和装备情况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发展中心的各位专家与学校行政人员进行本次调研的交流,与学校行政进行了互动,就学校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提升学业质量方面进行了交流与指导,对行政们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解答与指导。他们肯定了厚小教师朴实的教学、踏实的课堂及和谐的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最后马伟中主任提出厚余小学应聚焦课堂,在课堂变革上持续发力;根据学校实际规模,贴近优势,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在校本研修上持续发力,努力探索小规模学校跨学段跨学科教研;进一步增强阅读氛围,以教师阅读带领学生阅读,增加阅读量,尝试将课外阅读带入课堂。
2020年12月3日,武进区教学协作西片数学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第一节课由蒋双艳老师执教《九的乘法口诀》,蒋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妙,在巧妙的情境创设中,凸显知识产生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第二节课由陆丽萍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她扎实的基本功、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走入新课,层层深入的问题,不断引导孩子思维向纵深发展。任晓霞主任从“结构意识、经验意识、探究意识”三个维度,对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也指出了他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细致地分析了原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星韵学校窦韶英校长进行了总结:这两堂课为协作片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培训交流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对参训教师统一报名、严格过程管理,保证每项培训都能取得实效。本学期组织老师分期分批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如期初各科教材培训、各类教研活动、校长公开课活动、送培上门、信息化课堂教学获奖课例送课到校、数学省级培训、其他线上培训等,共组织各项培训十余次。培训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引领老师们的成长。建立了外出学习汇报制。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回来,都要在校本研修时并向组内教师作一次专题汇报,让信息在传递中增值。“一人学习,众人分享”是我们校本培训一贯坚持的做法。
四、校本研修
专题研修:我们校本研修采用“专题研训”的方式,“专题”产生于教师的教学实际,各学科组学期初进行专题的调查与安排,单周一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活动主持人由学科组成员或校级骨干教师担任。一次研训解决一个问题,研训形式按需整合,灵活多样,可以课例分析,可以专题讲座,目的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给予理论方法的引领。这样的互助学习,促进了每位教师的学习与思考,也放大了校级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
集体备课:本学期我们还研究改进集体备课的模式。学校规模小,同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少,造成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不高。在大组的框架下,以同一年段为一小组,通过回顾上周的教学得失,探讨下周的教学内容,使得集体备课针对性更强一些,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本学期继续以练习设计为备课活动重点项目,做到作业设计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并注重级组资源共享。
教学活动:本学期,我们继续认真落实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听15节课。对“课”的研究,永远是教师“教书”的重要内容。整个课例研究经历集体备课、观课以及课后集中评议三个阶段。在课例研究中老师们分享智慧,在磨课的酸甜苦辣中收获成长。语文继续关注本学科不同学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立足课堂进行深入的研究。低段——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低年级汉语拼音游戏化教学与识字写字趣味化教学研究;中高段——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单元习作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课外阅读的有效落实与指导。数学以“丰盈教学过程,促进数学理解”为研究主题,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研讨或教学实践。特别是就目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调查,对数学理解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深入思考。英语继续加强对新教材各板块功能的研究,三四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五六年级重视学生语言能力与语言思维的培养。
竞赛活动:为促进教师对教材内容、考察重点及效度、难度和信度的研究,提升我校教师的命题能力,10月份,学校开展教师命题比赛活动。50周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加了本次竞赛。竞赛中,教师们高度重视,围绕指定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所出试卷能体现课标理念,能把握好命题的难度、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命题质量高。16位老师在比赛中获一等奖,21位老师获二等奖。
五、课题研究
1、11月份,我校开始筹备新一轮课题的申报工作,招募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组,确定大致研究的方向,开展理论学习,制定课题方案。经过多次思考和论证,我校确定“十四五”阶段的课题为《绿色发展视域下生态课程微建设的实践研究》,本课题旨在绿色教育理念的价值引领下,通过学校内部各个要素的优化来建立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个性的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变革与内涵发展。
2、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本学期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各级发表共8篇。
反思我校一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有思考,有行动,有收获,也有不足。老师们主动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2020年校本培训经上级考核为优秀级,江伶老师被评为武进区教科研先进个人。
教科研工作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每一轮的总结与回顾既有喜悦也有遗憾,好在我们依然在行走的路上,我们可以化遗憾为动力,继续前行。唤醒发展意识,实现自我成长将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