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将以科室工作为指导,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这一工作目标,着力于疫情防控背景下,进一步夯实教学常规,强化课程建设,加强教学研究,有效提升教师的课程和教学实施能力,努力促进厚余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工作思路
一、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1.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把握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是对每位教师的必然要求。《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框架》对数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作了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目标要求。数学教师要依据这一框架,围绕知识技能、数学理解、运用规则、问题解决等方面深入内化,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组织期初教材分析。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由于受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教材分析是在线上开展。教材分析继续关注五个方面:教材专业化解读、学生学习困难分析、典型习题分析、经典案例分享和学生数学活动组织。促使每位教师能专业地读懂教材、理解教材,创新地使用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规范教学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要求。
1.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学校要以落实学科教学建议为抓手,切实规范教学常规,尤其要重视备课环节,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关注课堂常规,重视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区教师发展中心将通过多种平台,积极推广先进教研组的经验;通过常规调研中对教研组的解剖、学科基地示范等多种措施,引导学校加强教研组建设,让教研组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2.做好质量监测分析工作。本学期,市教科院将继续围绕运算能力开展学科关键能力常规抽测。试题内容分80%的运算能力试题和20%的综合试题(包括图形与几何、统计、问题解决等)两大类。因此,我校数学教师要正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业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认真分析以往学业质量监测的评分标准,并对监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内容进行研究与改进,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于问题研究,增强课程实施能力。
开展专题研讨。本学期,市教科院以“小学数学教材中若干‘小专题’内容的教学研究”为研讨主题。主题包括:(1)苏教版教材中“动手做”内容的编排特点分析与教学策略;(2)“动手做”教学的实施现状问题分析及教学改进;(3)不同版本教材“实践活动”的编排特点分析;(4)“你知道吗”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及教学;(5)苏教版教材中“思考题”内容特点及教学建议。我校可围绕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研究成果。武进区将于四月份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四、搭建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将要科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和过程,通过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宣传推广先进教师的数学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同时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也为广大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以此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具体安排
三月份
1. 参加网上教材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
2. 开展好线上教学活动.
四月份
1.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做好线上线下的课程衔接。
2.省小学数学学业质量命题交流。
五月份
1.市小学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抽测。
2 .组织参加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
3. 六年级公开教学( 陈华 蒋双艳 董小刚 );
4. 五年级公开教学(陆丽萍 章小益)
5.三四年级公开教学(冯娟 王薇)
六、七月份
★1.开展毕业复习研讨活动。
2.二年级公开课教学(杨伟立 吴旭东)
3.一年级公开课教学(朱平娟 赵沛全)
4.毕业考试及试卷分析工作。
5.学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