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以下总结。
一、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是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核心任务。经过调查与实践,我们通过专业阅读、专家引领、外出培训、专题研修、课例研究等途径和杠杆来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养。
1、专业阅读
我们鼓励教师通过阅读提升自身素质,要求各年级组开展组内阅读交流活动,使老师们在潜心的阅读中收获智慧,指导实践学校向教师推荐阅读书目,鼓励教师广泛阅读;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择阅读书目,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自主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鼓励微阅读,每天阅读教师微信群里的推荐内容。积极开展“三个一”的读书学习活动,即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心得。
2、外出培训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学时认定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对参训教师统一报名、严格过程管理,保证每项培训都能取得实效。学校建立了外出学习汇报制。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回来,都要撰写一篇学习心得,并面向全校教师作一次专题汇报或课堂展示,让信息在传递中增值。“一人学习,众人分享”是我们校本培训一贯坚持的做法。外出教师带回的阵阵清风,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图文并茂的课件以及开放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大家展示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本学期,我们组织老师分期分批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如期初各科教材培训、校长公开课、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等活动,拓宽老师们的视野,引领老师们的成长。
3、专题研修。
我们校本研修采用“专题研训”的方式,“专题”产生于教师的教学实际,各学科组学期初进行专题的调查与安排,双周一开展专题研修活动,活动主持人由学科组成员或校级骨干教师担任。一次专题研训解决一个问题,专题研训形式按需整合,灵活多样,可以课例分析,可以专题讲座,目的是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疑难,给予理论方法的引领。这样的互助学习,促进了每位教师的学习与思考,也放大了校级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为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舞台。
4、课例研究。
一学期来,我们认真落实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听20节课。整个课例研究经历集体备课、观课以及课后集中评议三个阶段。在课例研究中老师们分享智慧,在磨课的酸甜苦辣中收获成长。
二、扎根课题,突显教学研究实效。
1、期初开展了课题组期初工作会议。布置课题研究任务,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的重心,落实课题研讨活动时间人员,组织全体成员就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及困难进行了深入研讨,达成研究的共识。
2、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本学期中陈薇、蒋双艳、蒋丽三位老师执教校级课题研讨课,为课题研讨活动提供课例。
3、做好结题筹备工作。本学期,区级课题《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研究》《基于学生实际建设厚实课堂的行动研究》这两个课题进入结题阶段。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资料收集、经验总结,并及时把自己的研究所得上传到课题网站,使网站内容不断丰富。这两个课题于12月份顺利通过结题鉴定,其中《基于学生实际建设厚实课堂的行动研究》研究报告获武进区教育综合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
4、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本学期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8人次,各级论文发表5篇,比往年有较大提升。
三、成绩与反思。
反思我校一学期来的教科研工作,有思考,有行动,有收获,也有不足。老师们主动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学习交流、自我反思的习惯蔚然成风。2019年校本培训经上级考核为优秀级。
教科研工作关系到教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每一轮的总结与回顾既有喜悦也有遗憾,好在我们依然在行走的路上,我们可以化遗憾为动力,继续前行。唤醒发展意识,实现自我成长将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