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桑树出没的篇章很多,对于先秦农业时代的人类生活来说,桑树已经是普通栽种的作物。桑的最早记述出现在甲骨文当中,人类开始创立文字,在干枯兽骨和竹木平面上记录自己的历史,以保存和自然争斗的经验,让自己的智慧能够开始有形的延续。他们从自然野蚕身上开始得到启发,由蚕食桑,开始得到轻便柔韧的丝帛。
蚕母,在古代被尊为神母,而桑,在周商时,已经是宗庙祭祀的神木。等到先秦时期农桑遍野,文字记述中古朴粗糙的自然画面,因为蚕桑饲养在农事里的普及而变得柔和、华美。
"桑梓"作为家园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北方文学代表《诗经》中出现篇数最多的植物就是桑树,南方文学代表《楚辞》中也提到桑树,可见古代南北地区桑树栽培十分普遍。
诗经·《氓》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汉·乐府·《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唐·李商隐·《无题》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宋·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唐·于濆·《野蚕》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