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知道蚕卵里孕育着生命,新的小蚕会从蚕卵里孵出来。
3.知道蚕卵的孵化、蚕宝宝的生长都需要合适的气温和适度。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根据蚕的生长需要,及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设计蚕宝宝的饲养盒。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小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的照顾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4.善于发现问题,乐于尝试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并根据其生长习性和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蚕盒。
难点:针对实际的饲养问题,想出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识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三年级的时候,我们认识过很多常见的纺织材料,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一种纺织材料。
(丝滑、有光泽、轻薄)
2、学生根据旧识回答。
3、提问:你知道丝绸是怎么得到的吗?
4、学生回答。(蚕宝宝)
5、谈话:你们养过蚕吗?那你们对蚕有哪些了解呢?
6、学生根据自己的饲养经验,说一说。
6、谈话: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个单元我们就要来研究蚕的一生,那蚕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为什么说是从卵开始呢?(因为一个蚕卵孕育着一个生命、新的生命将从蚕卵里出来)
(二)、探究新知,发现习性
活动一:观察蚕卵,发现特点
1、谈话:新生命从卵开始,那我们先来观察蚕卵,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蚕卵(出示塑料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蚕卵的哪些方面呢?
2、学生交流、分享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
3、谈话: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等会你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认真观察,重点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和大小,其他的发现也可以及时记录并完成活动一的表格。
4、出示实验温馨提示。
(1).小心观察,爱护蚕卵;
(2).细心观察,及时记录;
(3).完成之后,放回材料;
(4).小组交流,准备汇报。
5、学生小组活动,按要求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将完成的活动记录单截图发至分享圈。
6、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汇报时安静聆听,汇报结束后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
7、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发现蚕卵的大小形状都差不多,但是颜色有很多种,黄色表示什么?颜色越深表示什么?说说你的猜想。
8、学生思考、交流。
9、教师介绍。出示颜色对比图,揭示蚕卵颜色的奥秘。刚产下的卵是黄色的,过几天会变成粉红色、褐色,即将孵化的卵会变成灰绿色、黑紫色。(颜色越深越接近孵化)
活动二:1.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1、谈话:我们观察的蚕卵大多数是什么颜色的?这说明小蚕就要从卵里孵出来了,要想知道蚕宝宝什么怎样从卵中孵化的,需要同学们细心坚持不懈的观察。
2、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蚕卵孵化的视频,想不想先睹为快?让我们带着两个问题来观看视频。
蚕是怎样从卵里面孵出来的?
刚孵出的小蚕长什么样子?
3、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4、教师总结。
活动二:2.结合经验,归纳条件
1、谈话:其实不管是蚁蚕还是蚕卵,他们的生长都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同学们也自己在家饲养起蚕宝宝了,请结合你的饲养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蚕的孵化和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呢?完成活动记录表二,等会儿我们用“蚕需要……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小组汇报。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将记录表二发送至分享圈)请一组同学来汇报需要的条件和理由,汇报完后其他人补充。
3、质疑补充。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提到了这么多条件,老师有个问题:刚才有同学说蚕需要水分,因为不喝水会渴死的,可是蚕卵会喝水吗?它是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空气中的含水量我们叫湿度(板贴湿度)。像今天天气干噪,我们怎么增加湿度啊?在蚕卵上洒点水。那孵出的蚕要洒水吗?不用,它会吃桑叶,桑叶中有足够的水分,太过湿,蚕宝宝反而会生病的。
4、教师总结需满足的条件。
活动二:3.通过饲养,发现问题
1、谈话:满足了这些条件,蚕宝宝就能健康成长,但是老师之前听到有不少同学抱怨,饲养蚕宝宝太麻烦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在饲养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吗?
2、学生交流困难,教师记录。
3、教师总结。
1、谈话:同学们在饲养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的蚕宝宝是放在哪里饲养的呢?能不能围绕它们生活的条件和饲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试着改造一下蚕宝宝的小窝。先讨论,再进行独立设计,不同的结构、功能和解决的问题可用文字标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设计的图纸可及时分享至分享圈,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和点评。
(四)、总结拓展,布置任务
1、谈话:今天我们各自初步的进行了蚕盒的设计,没有完成的同学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完成。完成后可以互相点评,提提建议,进一步的完善自己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