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蚕的颜色的研究
养蚕是我国的伟大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民就会养蚕抽丝,我的丝绸就运往西方各国,被称为“丝绸之路”。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能力,饲养动物的能力,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科教材无论哪个版本都有《养蚕》这一课。
组织学生亲自养蚕,亲自体验蚕的生命过程,培养长时间观察的科学意志,培养饲养小动物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在养蚕活动中提出问题,答疑解难,如蚕吃什么,吃多少秦叶,蚕分公母么?怎样分辨公母?蚕吐丝有什么用?蚕死了后身体会腐化吗?蚕能活多少天?蜕几次皮?几天蜕一次? 带着这些问题养蚕,观察记录自行解决。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在养蚕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查茧是黄色的,有的蚕茧是自色的,于是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茧的颜色不同?蚕茧有没有别的颜色?董茧颜色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我也解答不了,于是正同学查找资料,资料也没有怎么办?哨阴升已研究吧,于是我们确定了研究课题(蚕茧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二、假设提出
1、可能与食物有关。
2、可能与不同颜色蚕茧出来蛾的公母有关。
3、与不通颜色蚕茧出来的蛾,如(黄色茧)蛾产的卵本身颜色有关。
三、研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一:蚕吃什么,吃的食物是否影响蚕茧的颜色?我们对蚕的食物进行了分组:
组别 吃什么 生长情况 茧的颜色 结论
A组 桑叶 好胖 有黄有白 与食物无关
B组 榆叶 较好微胖 有黄有白 与食物无关
C组 窝苣叶 较好微胖 有黄有白 与食物无关
D组 生菜叶 不太好 有黄有白 与食物无关
结论:蚕吃的食物不影响蚕茧的颜色。蚕茧没有别的颜色,只有黄和白两种颜色,最喜欢吃桑叶。
科学探究二:是否与蚕茧的颜色有关。
我把同一只(黄色的茧出来的)母蛾产的卵发给同学们,分给10个同学,让他们观察记录,蚕长大结茧以后,茧的颜色,记录结果黄的106只,白的75只,
结论:与蚕茧的颜色无关。因为是同一只峨产的卵,结果第二代茧有黄的也有白的。
科学探究三:是否与蛾交配前蛾的茧的雌雄色有关我们分了4个组进行观察研究。
A组:雌雄茧全是白的,将他们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它们出来的蛾,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将这张纸上的卵保存好,并做记号,全自。
B组雌雄茧全是黄的,将他们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它们出来的蛾,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将这张纸上的卵保存好,并做记号,全黄
C组雌蛾茧是黄的,雄娥茧是白的,将他们放在一个盒子里,让它们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将这张纸上的卵保存好,并做记号,母黄,公白,
D组:此纸茧是白的,雄娥茧是黄的,把它们放到一个念了里进行交配产卵,然后将这张纸上的卵保存好,开做记号,对白公黄以上这四组实验,留作第一年实验做
观察:这些卵出来的蚕结的英是什么额色的,从而得山茧的颜色与什么有关。
2008年的春天,我们又开始了第二阶段的研究
将A组的卵,全白的分给四年级一班的同学饲养。
将B组的卵,全黄分给四年级二班的同学饲养。
将C组的卵,母黄公白分给四年级三班的同学饲养。
将D组的卵,母白公黄分给四年级四班的同学饲养。
组别 调查人数 实验前茧 第二代茧 第二代颜 第二代颜I 其他色
的颜色 的数量 色:白色 色:黄色
数量 数量
A组 32 全白 248 155 93 无
B组 36 全黄 283 86 197 无
c组 42 母黄,公白 900 258 542 无
D组 28 母白,公黄 118 73 45 无
结论: A组:全白的248个,其中白色155个,约占67%,黄色93个,约占33%。
B组:全黄的283个,其中白色86个,约占32%,黄色1973个,约占68%。
C组:母黄公白的900个,其中白色258个,约占30%, 黄色542个,古70%。
D组:母白公黄的118个,其中白色73个,约占61%,黄色45个,占39%。
四组数据显示:遗传母峨茧的颜色大于50%,可能与母蛾茧的颜色有关,但也有少效遗传了公蛾茧的颜色。:还是没有定论。
我们认为:实验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经历了一年的科学探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不仅学到了养蚕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兴趣,培养了同学们长期观察的毅力,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心。他们更加珍爱生命,真是年年教养蚕, 年年有创说,年年有收获。
附言:自从开展养蚕活动以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养蚕成了孩子们的最爱,活动一年比一年好,参加人数一年比一年名,所以,我们不得不创新,我觉得我们的活动很有意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