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蚕桑历史悠久,丝织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2、养蚕、织绸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自主收集当地的种桑养蚕的风俗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PPT
课前学生收集当地的种桑养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五千年来,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制药上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更不愧为精神文明的东方艺术之花。我国的蚕桑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历史悠久的蚕桑文物
我国的蚕桑丝织的的历史地位。(PPT出示第一小节)学生提取信息
中国首创b、历史悠久c贡献重大
了解出土文物,自由读第二小节
PPT出示图片“玉蚕、甲骨文、绢片、丝线”等
二、蚕桑文化的民俗
出示:“你知道吗?”读一读
板书:杭罗织造技艺、轧蚕花、扫蚕花……
欣赏视频“扫蚕花地”的习俗。
凡是悠久的文化,都有它的习俗,凡是独特的习俗都会带着一点迷信的色彩。读“扫蚕花地”
出示:双林绫绢的图片
板书:特点:薄如蝉翼、轻如晨雾、质地柔软
美誉:丝织工艺之花
三、吴地丝织业兴旺
(1)马可·波罗:常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盛产生丝,并且 用它织成花色品种不同的绸缎……
(2)出示:a、图片《嘉泽镇志》厚余服装厂
b、嘉泽养蚕的资料
(3)七嘴八舌:学生交流自主收集的传说、故事、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