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阶段,通过全组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落实常规,统一思想
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能做到认真研究课题,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蚕桑文化融入课程”这一主课题,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1、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技能及知识积累。
2、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3、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特色。
4、坚持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5、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教育行动。
我校的养蚕活动采用课外活动和课内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知文化。
为了让队员们了解我国悠久的蚕桑文化,引导队员去深入了解各种关于蚕桑的知识,培养队员们传承蚕桑文化的意识。
2、共养蚕
开展一系列以“养蚕”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了解蚕的一生,掌握一定的养蚕方法,体验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生命成长的快乐。学会用文字的方式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及行为特征。
秋季,进行饲养彩蚕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培养动手、观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3、种桑树
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学生寻找桑叶也是头疼的事情,学校为此开辟了蚕桑园。同时作为少先队活动的实践基地,那里是学生的一方“乐土”----除草、松土、修剪、捉虫。
开设蚕桑馆,让队员、辅导员老师、家长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去农村淘来绞绳机、纺车、雷公等,并且自己制作蚕的标本,辅导员们收集一关于蚕桑文化的故事。把蚕桑馆装点成有文化气息、历史底蕴的少先队基地。
4、编教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蚕桑的历史、掌握养蚕的技能、培养传承蚕桑文化的意识。我们参与研究的辅导员开发蚕桑文化校本课程,修订了中高年级的两本课本《蚕桑》教材。
5、设课程
(1)开展蚕桑文化融入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及实施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2)蚕桑文化融入美术课程的内容及实施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开展“养蚕”主题绘画活动和手抄报评比活动,学会用图画的方式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变化及行为特征。
(3)开展蚕桑文化融入班队课课程的内容及实施的方式与途径的研究。
本阶段课题组全体老师都能积极工作,尽心尽力,展现了较好的精神风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之路上,我们的将会做的越做越好,再创佳绩。
蚕桑课题组
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