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部在《关F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求:“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I课时。”2015年,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托《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基于上述制度政策的解读,各学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应从少先队员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地域文化资源,自主探索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活动课程。
我校所在区域具有独特的丝绸文化,将其作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土壤,将蚕桑文化资源作为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引人蚕桑文化资源建设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挖掘利用蚕桑文化资源底蕴,将之与少先队活动课程元素相融合,在蚕桑文化资源中不断丰富少先队活动课程,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有效实施途径,以蚕载道.以丝化人,让少先队员深切感受蚕桑文化资源,体悟蚕桑文化资源传统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承路上,以蚕载道、以丝化人!
1蚕桑文化资源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要点
中小学学生因年龄不同星现出不同的少先队活动兴趣爱好,他们天性活泼好动,但并非所有的地域文化资源都适用于少先队活动。我校在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中,把准蚕桑文化资源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相结合的几个要点:
1.1以蚕桑文化资源浸润道德。常州是我国的蚕桑种养殖基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如,送蚕花,桑树和蚕桑器具陪嫁.看花蚕.讨蚕花蜡烛.撒蚕花.经蚕肚肠、扯蚕花挨子.盘蚕花、洗蚕花手等,更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等古诗词名句,有品味颇高、内涵丰高的蚕桑文化韵味。在少先队活动课程教育中,我校利用当地蚕桑文化资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少先队员心灵、领航少先队员人生。
1.2以蚕桑文化体验提高实践力。实践体验活动能够帮助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问题实践解决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常州有蚕桑种养殖基地.蚕桑研究所等,可以作为少先队实践体验活动的资源。在培养少先队活动实践力时我校开设丰高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他们实践力。
1.3以蚕桑文化养成深化活动效果。蚕桑文化是一项可保护、可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引入蚕桑文化.弘扬地域文化,必须持续推进持之以恒。蚕桑文化源远流长,蚕桑文化资源用之不竭,我校让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课程中养成良好习惯.将蚕桑文化内化为少先队员行为,在传承蚕桑文化中,熏陶少先队员良好的道德情操,让少先队活动课程真正取得效果。
2基于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目标定位
基于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果程,以课程的形式建设少先队活动,引人蚕桑文化资源,旨在不忘初心.坚守目标。少先队从创立之初:开始,就与其他学生团体属性是不同的,力求通过以少先队组织属性和独特的课程内容,让少先队员牢记党的教育,在理解少先队组织性质的同时,真正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中,引人蚕桑文化资源,引导少先队员正确认识蚕桑文化,以蚕桑文化规范言行,激活少先队员利用蚕桑文化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少先队员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校基于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将课程教育目标定位为:
蚕桑文化认知类活动,逐步渗透蚕桑文化品质,开展爱家乡.爱祖国情感教育,增强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的认知理解;
蚕桑文化实践类活动,有效渗透蚕桑文化教育,开展爱家乡、爱祖国实践活动,内化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的内涵理解;
蚕案文化志思服务类活动,具体疹透蚕桑文化服务,开展发家乡.爱祖国服务教育,外显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的行为表达。
3基于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
3.1立足蚕桑文化资源课程核心,挖掘教育资源。《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性质具有政治性和儿童性”“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要求各校在尊重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结合少先队员年龄特点,以少先队员为开发和实施主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突出少先队员道德养成与成长取向。我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挖掘蚕桑文化资源,通过少先队员对蚕桑种养殖基地.蚕桑丝绸博物馆等场所的参观学习,加强少先队员政治意识启蒙教育;挖掘特色蚕桑文化资源,通过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蚕桑风俗,加强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对家乡的了解、认识,激发少先队员爱家乡的情感;挖掘蚕桑文化资源,通过少先队员熟知的具有蚕桑文化榜样,发挥榜样力量,培养少先队员蚕桑般的精神品质。总之,挖掘蚕桑文化资源建设特色少先队员活动课程,需要全面认识蚕桑文化资原,因地制宜的对少先队员实施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
3.2深化蚕桑文化资源课程内容,传承精神特质。我校选取杭州市具有代表性的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从认知类教育活动,实践类教育活动和志愿服务类教育活动三方面深化蚕桑文化资源课程内容,开设“我与蚕丝有个约会”“牵手丝绸,相约常州”的认知活动,经过相约一初见、相识一探知.相悦一赠礼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唐宋时期杭州已形成完成的丝绸产业链,感受丝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了解丝绸的特点及所代表的文化深蕴,创设国际游学赠礼的情境,激发学生关注杭州丝绸、热爱家乡地域文化情感,培养创造家乡文化价值的意识;选取具有特色的蚕桑文化民俗,让少先队员搜集资料,深人探访,实地了解,通过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的亲身体验,增强少先队员对蚕桑榜样精神特质的汲取,在蚕桑种养殖基地、蚕桑研究所丝绸博物馆等场所,让少先队员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少先队员对蚕桑文化、家乡的情感。通过对蚕桑文化资源的深人挖掘和利用,使其融人少先队活动课程内容,让少先队员更好的传承蚕桑文化精髓。
3.3创新蚕桑文化资源课程形式,建立特色品牌。我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依托蚕桑文化资源,积极打造少先队活动课程特色和亮点,形成少先队活动课程品牌效应。这就要求创新蚕桑文化资源少先队活动课程形式,不仅包括校内少先队活动课程形式的创新,还包括校外少先队活动课程形式的创新。其中,校内方面,我校可以积极利用蚕桑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蚕桑文化特色的少先队文化标志,也可以利用少先队员乐于接受的蚕桑文化形式.制作描述蚕桑文化的特色板告.还可以利用我校媒体资源拍摄蚕桑少先队活动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少工委教育工作的灵魂,而课程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我校围绕这一点,立足蚕桑文化,探寻蚕桑文化资源与少先队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要点,以蚕桑文化资源浸润道德,以蚕桑文化体验提高实践力,以蚕桑文化养成深化活动效果,提出基于蚕桑文化资源建设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施途径,立足蚕桑文化资源课程核心,挖掘教育资源,深化蚕桑文化资源课程内容,传承精神特质,创新蚕桑文化资源课程形式,建立特色品牌,收获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