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如何指导小学生养蚕
发布时间:2019-01-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文华


      小学生大多很爱惜小动物,在他们的眼里,蚕应该是很可爱,很值得去珍借的,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作为一个未来的老师,在指导小学生养蚕的时候,我打算贯穿”实践得真知”的理念,让学生自己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感受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且希望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更好的了解自然,了解科学。

      1.养蚕之初的第一阶段,我要做的当然是给学生介绍蚕的历史,和经济地位,通过提问有关养蚕的问题,以及用丝绸等实物来展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1)蚕,原是生在自然生长的桑树上的,以吃桑叶为主,所以也叫桑蚕。在桑蚕还没有被饲养之前,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利用野生的蚕茧抽丝。要发展养蚕,就必须繁殖桑树,发展桑园。远在西周,人们就利用撒树繁殖桑树。至迟到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期,压条法已经应用在桑树繁殖上。 《齐民要要》中讲述了这种方法。压条法用桑树枝条来繁殖新桑树,比用种子播种缩短了好多生长时间。宋元以来,我国南方蚕衣更发明了桑树嫁接技术,这是一种先进的裁桑技术,它对旧桑树的复壮更新,保存桑树的优良性状,加速桑苗繁殖,培育优良品种。都有重要的意义,到现在也还在生产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2)蚕吐出来的蚕丝能织成薄沙,丝绒,锦缎,绸绢等纺织品:蚕蛹可以榨油。叫蛹油。还可以提取蛋白质和氨基酸,用来制味精,酱油,维生素等。

      2.指导小学生养蚕的第一个阶段便是实践阶段了,这阶段我将通过让学生先观察,后动手的步骤来更好的亲万养蚕,

      (1)第一步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幼蚕。这一: 部分我打算有提问,和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以及记日记的方法来进行。首先给学生们呈现幼蚕。我想小学生们对这样可爱的动物定是充满兴趣的,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知道关于这可爱的小生灵更多的信息。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观察蚕的工具, 如: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或干毛笔、投影仪。学生准备:纸盒。首先是为蚕宝宝置一一个温暖的家,让学生在各自的纸盒上扎一些小孔,告诚学生只有这样蚕宝宝才能呼吸。我会让学生认真观察幼蚕的形状,颜色,大小, 并用语言描述出来。然后让学生先用肉眼观察蚕,看看刚出壳的蚕像什么?再用放大镜观察并描述,最后用直尺测量她的长度并记录。 最好让学生 能观察蚁蚕孵出的-瞬间, 看它怎样大口吃掉极有营养的卵壳,又去找食的情景。我的用意在于通过这种交流活动,促使他对记录进行修改,修改过的观察记录比较完整、清晰了。而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具有实践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同时也渗透了尊重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主见,与人交流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如:蚁蚕的大小、颜色、形态、运动的方式等,说明他们具备了-定的观察能力。

(2)指导小学生养蚕的第二步就是指导他们养蚕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些自 主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对养蚕有一定的概括性的了解,如:大家认为要用什么来喂养蚕宝宝呢?蚕有没有天敌?等待等问题.这- -个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讨论后,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表达愿望,对学生的突发奇想要表示关注,并给予鼓励,因为这些奇思妙想中隐藏着创新的火花.


(3)然后便是正式开始养蚕了.我会把他们分成多个小组,然后告诫他们要怎样去做.比如要把蚕放在纸盒子,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用筛子的话要放些纸垫在筛底。小 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时眼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有时桑叶太干燥,不细心就会在换桑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等它要结茧子的时候,拿些麦秆子札成枝枝桠桠的形状就可以了。破茧后,把它们一一起放在一个盒子里,它们会在一 起交尾, 然后产卵。桑叶要新鲜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几张,其余的酒点水装在冰箱里保鲜。采来的叶子会有一定的灰尘, 可以洗净后凉干,一定要凉干, 不然小蚕或大蚕吃了会拉肚子的,说不定还会翘辫子。这些科学知识被学生所了解,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子民会有所成长,如学生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蚕在孩子们的精心喂养下会慢慢长大,我会让小组的孩子们在一起交流养蚕经验:例如,蚕沙要天天清理;脏手不能触摸;蚕吃了带水的桑叶会生病.孩子们会积累不少养蚕经验,养蚕进入了平稳期。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让小学生继续观察蚕因为蚕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外形等等各个方面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指导小学生养蚕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在间接的感受自然感受科学的过程所以要我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给孩子们增长科学知识

       蚕的一 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卵明幼虫期蛹期成虫期我会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不同时期蚕的变化来学好关于蚕的生命历程的知识让学生观察幼虫期的蚕 是怎样脱皮的,它的生长状况是怎样的等等.随着蚕慢慢蜕化成踊,那么它们也就进入了蛹期,这时期的蚕又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认真观察蚕茧:观察蛹与蚕有什么不同。

      蚕慢慢地长大,最后到了蚕的成虫阶段后,这时的蚕开始吐丝、做茧。孩子们在观察、在发现、在感悟。蚕在吐丝前要排一次便身体变得有些透明、柔软。然后在盒子里寻找合适的地方,用嘴把它弄湿再来回吐丝。刚开始还可以看到蚕的动作,逐渐地被蚕丝笼罩住,丝越来越厚形成了蚕蛾的家。孩子们觉得它把自己围在茧中是为了化蛹成蛾。这时再去观察,孩子们会发现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着配偶。这时再去观察,孩子们会发现蚕蛾的形状像蝴蝶,全身披着白色鳞毛,但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一对胸足及两对翅: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强化为外生殖器。雌蛾体大,爬动慢:雄蛾体小,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寻找者配偶。

       蚕在雌雄交配再产下蚕卵之后,孩子们会发现差不多7天左右,蚕就会死亡,结束了它的一生,但产下的蚕卵会继续成长,然后再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3.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总结。在这项指导小学生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们从中肯定会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也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精妙和生命的伟大,就像这蚕,经历了一生,自己死去了,却延续了下一代的生命。

      4.课外拓展阶段,在这阶段, 为了更好的了解蚕,我会给孩子们提一公问题,那便是“你认为蚕和蝴蝶是一种同类生物吗,它们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让学生自己下去后通过查资料。亲身观察等等方式来找出这个问感的答案。这一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孩子通过养蚕这过程后的感悟去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


      总的来说,孩子们通过养蚕,以孩子们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途径,让他们亲历养蚕的过程,了 解蚕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生命历程,为孩子们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基础,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如此,他们在一个广阔的学习背景下主动的实践探索、攫取知识,提高了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自我学习等多种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强化了责任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