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综合实践>>文章内容
走进蚕桑文化
发布时间:2018-1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沛全

一、活动背景分析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倡各学科要和生活紧密地结合。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养了几条蚕,研究蚕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养蚕成功之后,学生便亲自见识了蚕的生命就是在这样循环往复中延续下去的。本次活动,孩子们还会懂得蚕除了可以产生经济价值,还有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对于蚕的历史、蚕的文化都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打算开展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知道怎样喂蚕,了解蚕的价值及蚕的历史、文化。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和探究调查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民主意识、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准备

三个大组学生,选择确定好有关“蚕”的三个子课题,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展示活动导入

4月12日,我校举行了“呵护生命从养蚕开始”为主题的蚕桑节启动仪式,各班都领到了蚕宝宝。同学们对蚕宝宝非常感兴趣,为此我班开展了“走进蚕桑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在养蚕的同时,我们还分组研究蚕的饲养,价值和文化,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吧。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

第一大组汇报:

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关于蚕的饲养,你知道“蚕的一生”分几个阶段吗?

蚕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蚕以卵越冬,春天桑树萌发时孵化成幼虫,幼虫食桑生长,经4天就眠蜕皮,蚕就眠时不吃不动,表面是睡眠,实际是在蜕皮也就是脱去旧皮,换上新皮,以便继续生长。刚蜕皮的蚕叫起蚕,蚕的幼虫期以就眠为准,分为五个龄期。25天左右开始结茧。两天后吐丝完毕,再经2-3天在茧内蜕皮化蛹。蛹大约经10天变为成虫,就是蚕蛾。雌雄蛾交尾产卵,随即死亡。(ppt图片)

2、蚕吃桑叶有要求吗?  (ppt)展示用饲料饲养的秋蚕

3、蚕的饲养环境有什么要求?在养蚕期间,我们小组胡睿同学的蚕宝宝出现了问题,我们去询问了科学老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4、看来,蚕宝宝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我们收集整理了一份养蚕窍门与大家分享ppt

第二大组汇报:蚕桑的历史和文化

1、展示蚕桑历史——蚕,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1、夏代以前人们就开始养蚕了。2、秦汉以来对野蚕仍继续采集利用。3、魏晋南北朝时选种技术有很大进步。4、宋代养蚕事业趋于完善。5、明代对蚕种选择和品种改良都很重视。

我们小组去图书馆查阅了《嘉泽镇志》和《厚余乡志》了解到厚余在六七十年代也曾大兴蚕桑业,(出示服装厂和缫丝车间的照片)现在的太阳宝就是丝织厂的旧址,下面我再带着大家来阅读一下资料,进一步了解我们乡镇的蚕桑叶。Ppt图片

2、讲述传说故事

过渡:作为世界蚕桑丝绸业的发源地,中国流传着许多与此相关的神话和传说。如蚕马神话、螺祖教民、天仙配等等,都以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艺术地概括了人们对蚕桑丝绸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蚕桑丝绸的亲情。讲蚕马神话

3、出示关于蚕的诗

丝绸的兴盛则开创了中华民族丝绸服饰文明的新时代,给中国古代民俗、习惯以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丝绸对中国汉字的巨大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篇关于采桑养蚕的诗《豳风·七月》,其中写道:“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意思是说,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在歌唱,姑娘拿起高高筐,走在小路上,去采又肥又嫩的桑。这首诗说明我国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掌握养桑,缫丝、织绸的技术了。

出示野蚕  ·于濆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蚕妇 张俞

第三大组汇报:蚕的价值

1、汇报采访医生了解到的关于蚕的药用价值的知识(采访视频)。

2、优酷视频了解到的蚕丝被的知识与大家分享。

3、关于蚕蛹的食用,介绍蚕蛹的营养和菜品。

活动总结

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汇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这一个半月,同学让桑叶香满校园,一个月的精心喂养换来蚕宝宝吐丝结茧。本次活动,我们运用了查资料、采访、整理资料、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蚕桑的历史、蚕的价值、有关蚕的诗歌、传说,希望在下一个活动中同学们有更出色的表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