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用蚕桑点亮童年
发布时间:2018-06-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黎云

用蚕桑点亮童年

武进区厚余小学  杨黎云

每年四月,我校的蚕桑节开幕式上,都会把“蚕宝宝”分发到每个班级,让蚕宝宝与小宝贝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共同见证蚕宝宝与小宝贝的成长。

通过养蚕,小宝贝们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次做科学的过程。

一、了解了蚕的生长变化

1、蚕宝宝孵化了

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黑黑的,像蚂蚁,我们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毛就不明显了。 

2、蚕宝宝长大了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蜕皮。蜕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这叫“眠”。蚕眠时不吃不动,表面上看像睡眠,实际是在蜕皮,也就是脱去旧皮,换上新皮,以便继续生长。刚蜕皮的蚕叫起蚕,即睡眠后起来的意思。蚕的幼虫期就以眠为准,分为五个龄期。刚从蚕卵孵化出来的幼虫称为一龄蚕,大约吃3天桑叶后开始一眠,约眠1天,一眠起来后为二龄蚕,二龄约经两天半,开始二眠,约眠1天,二眠后为三龄蚕。三龄约经3天半,开始三眠,约眠1天,三眠且为四龄蚕。四龄约经4天,开始四眠,约眠两天四眠后为五龄蚕,五龄大约6-8天,结茧前停止食桑,蚕体收缩半透明称为熟蚕,通常还把一至三龄蚕叫小蚕,四、五龄蚕叫大蚕。  

3、蚕宝宝吐丝了 

蚕蜕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蜕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4、蚕宝宝结茧了 

五龄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才能结成一个茧,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蜕皮,成为蛹。 

5、蚕宝宝破茧而出 

约十天后,蚕羽化成为蚕蛾,破茧而出。出茧后,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交尾后雄即死亡,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然后也会慢慢死去。

知道蚕的一生要经历四个不同的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二、知道了蚕喜欢吃的食物

  通过养蚕,知道蚕生来不一定非要吃桑叶。到目前为止,蚕能吃的叶子不下20种,如蒲公英、榆树叶、生菜叶、莴苣叶等等,但是蚕最爱吃的还是桑叶,这是因为蚕以桑叶为食的时间最长,一代一代地繁殖在桑树上,逐渐形成了最习惯于吃桑叶的特性,也变成了遗传性。蚕最喜欢吃的是桑叶,而且给蚕吃的桑叶必须是干净、表面不能有水的,不然的话蚕吃了会拉肚子的。除了桑叶,当然野桑叶也是很好的选择。

三、知道了蚕的作用

通过养蚕,知道蚕浑身是宝。

1、蚕丝可做蚕丝被,蚕丝被具有防蟥、抗菌、抗过敏及亲肤的特性 。

2、蚕砂作为中国传统的中药和良好的饲料原料,可以利用蚕砂提取天然的绿色素- 叶绿素,并进一步深加工为叶绿素的各种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日用化工、医药等行业;三龄至五龄的蚕砂,可以入药,同时可以作为蚕砂等天然植物填充的枕头,《本草纲目》记载: 蚕砂具有和胃化浊、祛风除湿、凉爽止汗、治头眩、目赤、迎风流泪、湿疹骚痒、外感头痛诸症之功效;另外桑蚕沙含有蛋白质11.55%,脂肪2.2%,碳水化合物56%,还含有各种维生素以及磷、氮、钾等多种成分和饲料应有的有益成分。同时,蚕砂还有药用价值,作用于动物机体会显示出良好组合效应。所以,它还是良好的家畜、鱼类的饲料。  

3、蚕蛹可食用,蛋白质含量极高。 

四、知道怎样养蚕

收到蚕种后,将蚕种放置在准备好的养蚕盒中,蚕盒一般用普通纸盒即可,但要保证蚕盒干净无异味。蚕种从出库之日起,在温度为21-29摄氏度的室温环境下,约11天左右(包括寄送时间)自然孵化成蚕蚁。    

蚕蚁出壳后约40分钟即有食欲,这时就要开始喂养过程了。将准备好的新鲜的嫩桑叶从冰箱中取出来,等桑叶恢复到常温,用刀切成小块放入蚕盒中,蚕蚁会自动爬到桑叶上进食。蚕从孵化出壳到上山结茧一般要经过27天左右(分为5龄)。一至三龄蚕宜选用较嫩的桑叶喂养,四五龄蚕可用普通桑叶。 

  蚕适合于在温度范围为22-29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7摄氏度左右。一条蚕一生所吃的桑叶在25克左右。如喂养40条蚕,只需1千克桑叶。但在实际喂养过程中,会有些桑叶浪费,这样需要的桑叶就会多一些。 

蚕经过五龄后就要停止吃桑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吐丝结茧(也叫上山结茧)。农村一般使用稻草扎成的草山或松树枝条作为蚕山。作为宠物喂养的蚕,可用一个纸盒子分成许多小格来代替。 

通过活动,学生了解“蚕桑”的相关科学知识,并通过活动认识“蚕桑文化”与本地环境、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学会使用观察、归纳、分析、判断、推理等技能研究与蚕、桑、丝绸有关的知识和问题。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加深对“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习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合作与分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