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教育督导网 学籍管理
课程查询 省教师管理
市基础教育 办公平台
资产管理 设备报修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校本研修>>课题研究>>蚕桑文化融入小学课程的实践研究>>学习资料>>文章内容
养蚕分布的变迁
养蚕分布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8-06-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勇

昆虫是已发现的早期陆生动物化石之一,起源于古生代的节肢动物(arthropoda)是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约起源于3亿年前,种类数目达到78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种类的3/4至4/5。家蚕学名为:Bombyx?mori?Linnaeus,由希腊文“绢鸣(bombos)”和桑树属名(Morus)而来。生物学研究表明:家蚕起源于野蚕(Bombyx?mandarina?Leech),现在的家蚕由野蚕驯化而来。? “伏羲化蚕”、“嫘祖始蚕”和“马头娘佑蚕”的神话表明在我国文字出现以前已经对家蚕或养蚕有了深刻和丰富的印象,而从大量考古(“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发现和文字记载(甲骨文、《诗经》和《史记》等)显示我国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由此养蚕业起源于中国也成为定论,我国劳动人民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家蚕的利用和人工选择(驯化)。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其它多个地域都有悠久蚕丝业历史的事实表明蚕丝业起源的多中心。? “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养蚕技术传播到欧洲、西北亚、东南亚,以及东亚的日本和朝鲜等国家,虽然“丝绸之路”将养蚕技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但在19世纪以前我国的养蚕业不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也就是养蚕分布主要在中国。? 先秦时代的蚕桑生产已遍及黄河中下游,在汉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蚕丝产品已成为重要的税收来源和犒赏物资,当时在主要产地的分布上有中原“官丝”和川蜀“民丝”之说。在南宋以前中原(山东、湖北和陕西等)和川蜀(四川和重庆等)占据了我国养蚕业的主要份额。两晋和南北朝的战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宋王朝的南迁是我国历史上的三次人口大迁移,随着人口的南迁,大量养蚕技术也随之南下。南宋至民国期间养蚕业的中心主要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浙江湖州南浔商人所据财富达“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和“富可敌国”的描述,也表明了养蚕业在当时所具有的重要经济地位和地域优势。养蚕布局中心由中原和西南向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转移,除了政治中心转移和随之发生的技术转移(人才的流动和技术的应用)及政策性优势的转移外,生态因素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虽然期间我国对养蚕而言气候和土壤等生态状况是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需要考证,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而言,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更适宜于生产高品位蚕丝产品和高效生产蚕茧是可以肯定的事件。而长江下游太湖流域较早的工业化和沿海开港等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或者说科技和市场的有利因素大大促进了该区域养蚕业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养蚕布局和蚕丝业的中心。

欧洲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蚕丝纺织工业或者说蚕丝产品加工的世界中心,生丝贸易量占世界的32.7%。基础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当时的欧洲也可称之为养蚕技术的科技中心。养蚕规模得到较大的扩张,但在总量上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当时的欧洲在养蚕技术、蚕丝产品加工和贸易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优势,但在养蚕规模上依然未能成为分布中心,并在19世纪中叶开始快速萎缩。这种萎缩很多文献都认为是当时的微粒子病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微粒子病的爆发只能是一种诱因,更为重要的可能还是养蚕业在其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生态条件不利因素等深层次的问题所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了其在法制、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向欧洲学习的时期,以纺织业为中心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蚕丝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管理机构的设置、大办蚕丝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等举措,有效保障了养蚕业的扩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1909年,年生丝出口量达8082?t而成为世界第一蚕丝大国。1930年桑园占耕地面积的26%,40%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蚕丝业成为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日本也成为世界养蚕分布的主要区域,养蚕科技的中心。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行业转移,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作为劳动力密集型的养蚕业的竞争力大幅下降,蚕丝业在其国内的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同时,中国养蚕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蚕茧和生丝产量分别在1970年和1977年超越日本,加之中国蚕丝业技术的进步和优质蚕茧和高品位生丝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国对日本的蚕丝业可取代性日趋显著,日本蚕丝业的国际竞争力丧失贻尽,并在上世纪末作为完整的产业养蚕业已不复存在。? 巴西在上世纪后期曾是世界养蚕业分布的重要区域,尤其在生产优质蚕茧、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国内所处经济地位不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有限,也在上世纪末开始衰退。? 印度在本国政府的重视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的蚕茧和生丝生产大国,成为养蚕业分布的重点区域。从现在的客观条件和能力而言,由于印度气候条件限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养蚕技术体系的不够完善,以及蚕丝产品加工能力较弱等的不利因素,印度在近期内尚难取代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养蚕分布区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账号登录
    保持登录 忘记密码?
    账号与武进教师培训平台同步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厚余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5号